简论清代中期墨学中兴之原因

简论清代中期墨学中兴之原因

ID:20862385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7

简论清代中期墨学中兴之原因_第1页
简论清代中期墨学中兴之原因_第2页
简论清代中期墨学中兴之原因_第3页
简论清代中期墨学中兴之原因_第4页
简论清代中期墨学中兴之原因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论清代中期墨学中兴之原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简论清代中期墨学中兴之原因:曾经显著一时的墨家学派,在历史上的某一特定时期留下了“非儒即墨”的鲜明痕迹,然而自战国后期始,尤秦大一统之后,墨学逐渐销声匿迹,为后世所不传。直至满清乾嘉时期,对《墨子》一书的研究突然兴起,著述数量大增。无论是墨学的衰微,或者在清代的中兴,都有很多值得追问和讨论的地方,本文即从此两点入手,简单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关键词:墨学;衰落;中兴  简介:郑妙苗(1989—),女,重庆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B224[]:A  []:1002-2139(2011)-20-0224-02  在《韩非子·显学》中有云:“世之

2、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1】又《吕氏春秋·当染》中说,墨翟的追随者极多,“徒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2】可见墨家学派在春秋战国时代确为流行极广、势力极大的一家,乃是“百家争鸣”中最著名的派学之一,与儒家学派业著于世,同得“显学”之称。《韩非子·显学》篇又说:“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此即“墨离为三”之说,自此可见在墨子过世之后,墨家学说在当时亦是不乏传人的。  然盛极一时的墨家之学,自秦之后骤然沉寂,出乎意料地淡出了学者与信仰者的视野。对此,前人也早有总结,郑杰文在《清代墨学的研究》一文中说到:“前贤

3、多云‘墨学中绝’。查自秦至元一千五百八十八年间见于记载之《墨子》校理、研究著述,自秦末孔鲋《诘墨》至元人陶宗仪《读墨子随诂》,不足十种(包括佚书),确呈近乎断绝之象。”【3】这是墨学自秦以来到清之前的大致发展情况,千年之间近乎湮灭,关于墨家的学术研究近乎没有,在表面上看,墨学确称得上衰败。当然这种现象上的衰败,是否等同于真正的销声匿迹?也是无法做出坚决肯定的回答的。虽墨学在秦之后绝不可再与儒学在发展和流传上比肩,但对于它的传承,亦绝无可能至无人问津之境,否则也就不会在清朝时出现大中兴之局面了。  一、清朝中叶墨学中兴的基本情况  沉寂多时以后,墨学竟在清朝掀起一股极盛的研究风潮。梁启超在

4、其《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梳理了墨学在清朝发展的盛况:“战国时儒墨同称显学。汉后墨学之皮既二千年丁,郑榜《通志·艺文略》载有乐台注,久佚。乾隆四十一、二年间,汪容甫最初治此学,有校本《表微》卷,今不传,而卢抱经、孙渊如、毕秋帆同时治之。秋帆集其成为《墨子注》十六卷,以乾隆四十八年成,今《经训堂丛书》本是也。毕注前无所承,其功盖等丁茂堂之《注文》。其后顾涧苹又据道藏本重校写定一通,专务是正文字;继则王石臞摘条校注,为《读墨子杂志》六卷,俞荫甫著《墨子平议》二卷,苏爻山著《墨子刊误》若干卷。……至光绪间,孙仲容‘覃思十年’,集诸家说,断以己所心,得成《墨于问访》十四卷;……现代墨学复活,全由

5、此书导之。”【4】  乾隆、嘉庆两朝,即西元1736年至1820年,是清代墨学研究的复兴期。此八十五年间,墨学刊本、校注本、札记等出现了十五种之多,其中包括第一部为《墨子》作注的毕沅的《墨子注》和张惠言的《墨子经说解》这样的重要著作。对比墨家在前朝历代所受到的冷遇,这一时期数量大增的相关著作都证明墨学研究出现了秦之后的第一个兴盛局面。  《汉书·艺文志》中著录墨家存文八十六篇,到隋、唐二志中仅存《墨子》、《随巢子》、《胡非子》,宋志里便只存《墨子》一书了。因此后世对墨学的研究,也都是建立在对《墨子》一书的研究上。乾嘉二朝墨学研究的兴盛,主要在于对《墨子》文本的整理,它与整个乾嘉时期以校注

6、、考据为代表的学术繁荣是相一致的。【5】  至道光、宣统年间,清代的墨学研究迎来了高峰时期。此时期关于《墨子》的札记类著作,如王念孙的《墨子杂志》、俞樾的《墨子平议》,都影响颇大。而对其的校注,成就则更为辉煌。最突出的代表有孙诒让所著之《墨子间诂》十五卷,书内不仅集清代《墨子》校注之大成,亦有札记式研究,兼总结梳理前人成果,为在此之前的墨学研究做了很好的梳理和归纳。  总的来说,出现于清中叶的墨学研究的高潮,重新审视了《墨子》中的诸多论说,且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二、显学之墨的中衰之原因考  《汉书·艺文志》中对于墨家功过即有说明:“……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

7、别亲疏。”【6】这是在说墨家所提倡的准则很有不近人情之处,有的甚至不符合人心人性。《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对其的评述则更加到位:“……夫世异时移,事业不必同,故曰‘俭而难遵’。”【7】从以上材料中,可以推测出墨家之主张“难遵”在汉代可谓一种代表性的观点,当然这一点也可徵为墨学在后世衰落的原因之一。  对于墨学衰微的问题,吕思勉先生在《先秦学术概论》中清楚给出了看法:“墨学其后息焉无闻。则墨之徒当为侠,多‘以武范禁’,为时主之所忌。又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