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定跳远的动作技术分析及教学探究

立定跳远的动作技术分析及教学探究

ID:20883126

大小:3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17

立定跳远的动作技术分析及教学探究_第1页
立定跳远的动作技术分析及教学探究_第2页
立定跳远的动作技术分析及教学探究_第3页
立定跳远的动作技术分析及教学探究_第4页
立定跳远的动作技术分析及教学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立定跳远的动作技术分析及教学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立定跳远的动作技术分析及教学探究立定跳远的动作技术分析及教学探究立定跳远的动作技术分析及教学探究立定跳远的动作技术分析及教学探究  立定跳远的动作技术分析及教学探究    摘要:通过对立定跳远动作技术分析,使我们清楚影响立定跳远技术和成绩的因素,然后根据影响的因素探究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的质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立定跳远的成绩。  关键词:预摆、起跳、腾空、落地、起跳角、角动量    立定跳远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项目之一,有时也是初中升学体育考试项目之一。要提高学生立定跳远成绩,首先要分析影响立定跳远成绩的因素,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

2、、身体素质训练。  我们清楚,完整的立定跳远技术动作由预摆、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组成。预摆是人体重心提高与平衡,起跳是人体由水平位移相对静止转向抛射运动,腾空是人体作抛射运动的形式,落地是人体抛射后下落着地缓冲。四个部分,各部分的关键和技术难点如何?在教学中注意什么问题?如何组织实施教学?    一、动作技术分析    (一)、站位  立定跳远的站位,从技术角度分析,有:两脚间的距离,与肩为准,有同宽、比肩宽、比肩窄三种;脚趾的方向,有向前、向外(外八字)、向内(内八字)三种。  比肩宽和比肩窄站位,都会不同程度地使支撑反作用力产生分力,降低了反作用力的实效。比肩宽,两脚作用地面所产生

3、的反作用力形成了向内的侧向分力;比肩窄,两脚作用地面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形成了向外的侧向分力。与肩同宽,两脚作用于地面所产的支撑反作用力不会产生分力  脚趾向外(外八字)或向内(内八字)站位,只使脚掌内侧或脚前掌外侧局部用力,两脚蹬地所产生的反作用力不能充分作用于起跳,即是产生了分力。脚趾向前,两脚蹬地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充分作用于起跳。因此,两脚平行与肩同宽站位,更符合力学原理。  (二)、预摆  预摆包括静立、蹬地上摆、下摆下蹲三种过程。三种情况中,人体都受到重力P、支撑反作用力R的作用。重力方向向下,支撑力的方向向上,设向上的力为正,得合力F:F=R-P  1、静立:静立时,身体各环节对于地

4、面均无加速度,即a=0,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R-P=0,R=P=mg(m为人体重,下同),表明静立时,支撑反作用力等于体重。  2、蹬地上摆:蹬地上摆时,身体各环节除脚外均向上加速,即a>0,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R-P=ma,R=P+ma=m(g+a)>p,表明蹬地上摆,支撑反作用力大于体重,叫超重现象。  3、下摆下蹲:下摆下蹲时,身体各环节除脚外均向下加速,即a<0,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R-P=-ma,R=P-ma=m(g-a)<p,表明下摆下蹲,支撑反作用力小于体重,叫失重现象。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预摆次数多于2次,学生克服超重和失重现象频率过高,不符合力学原理,且易做成学生心理紧

5、张,令动作技术变形。而手经前上摆致最高点同时尽量提踵,形成脚前着地掌支撑,稍静止后,快速下蹲,手配合下蹲动作由上经前向下向后摆,上体稍前倾,形成跳起前的动作。这样更符合力学原理,学生不易紧张,同时为起跳做好充分准备(预摆一次)。  (三)、起跳  两臂从后向前上向做有力的摆动时,两脚用前脚掌迅猛蹬地,膝关节充分蹬直,这是起跳的蹬伸阶段。这个阶段由身体重心下降到最低点并开始蹬伸时刚蹬离地面为止。在这个阶段中,在蹬伸时间h内,身体重心在垂直方向发生了一个位移S。显然这是一个加速过程,加速的结果,使人体获得一个腾起的速度V。设开始蹬伸速度为零,根据匀变速直线支运动基本公式,得:S=at2,a=2

6、S/t2;而V=at=2S/t2×t=2S/t。  由上述公式可知,要获得较大的腾起速度,一方面起尽量减少蹬地时间,另一方面要增大蹬伸中身体重心在垂直方向的位移。因此,在教学中,进行立定跳远训练时,如何减少蹬地时间,同时如何增大蹬伸中身体重心在垂直方向的位移,是教学中的关键和难点。  (四)、腾空  腾空是人体作抛物线运动。设立定跳远距离为S,腾起速度为V,蹬地角为a,根据抛物线运动公式可知:S=V2sin2α/g。从公式可知,决定立定跳远的距离远近,与腾起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与蹬地角度sin2a正比。腾起速度看“起跳”中论述,现谈谈蹬地角度。根据S=V2sin2α/g计算得,蹬地角a=45

7、°时,立定跳远成绩最远,但考虑到影响立定跳远众多因素,学生在立定跳远时的蹬地角度难取45°。由于立定跳远是斜向蹬地的,因此蹬地时的支撑反作用力F会分解成水平分力Fx和垂直分力Fy,而水平分力Fx=Fcosa。从公式可知,蹬地角度愈小,水平分力愈大,有利于取得立定跳远好成绩。在教学运用中,蹬地角也不能太小,因为水平分力Fx实际是地面对人体的摩擦力,蹬地角度的大小也受到地面静摩擦系数u的影响,即要求Fx≤uFy。根据三角函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