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工业机器人发展历史回顾

国外工业机器人发展历史回顾

ID:20959422

大小:139.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0-18

国外工业机器人发展历史回顾_第1页
国外工业机器人发展历史回顾_第2页
国外工业机器人发展历史回顾_第3页
国外工业机器人发展历史回顾_第4页
国外工业机器人发展历史回顾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外工业机器人发展历史回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国外工业机器人发展历史回顾-机械制造论文国外工业机器人发展历史回顾文/张宇在工业机器人发展的几十年过程中,美国、法国、德国、日本这四个传统工业强国都分别经历了什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于目前亟需完成产业升级、促进经济转型的中国来说,发达国家的工业机器人的历史发展路径无疑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在下一代机器人技术成熟之前,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需要抓紧这一段弥足珍贵的赶超时间,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机器人发展历史中,曾有过日本在1980年被誉为“工业机器人普及元年”的记载。而当今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14年是”中国机器人元年”。“元年”在这里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方面,

2、201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超过日本市场,坐实全球第一大市场的地位;另一方面,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起机器人使用量曾快速增长,预计从2014年起,我国的机器人市场也将进入与日本类似的、长达数十年的高速增长期。与机器人相关的企业、用户、地方政府、产业园区、投资者和科研机构对市场数据的关注度开始大幅增加。一时间,似乎所有业内人士都在等待机器人市场更大的爆发。这是国人对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兴起的由衷期盼。在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有五大产业涉及智能制造装备,其中机器人是其中最核心的装备。技术的发展总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机器人市场的繁荣无疑加快了国产机

3、器人技术的进步。客观地看,我国机器人产业还十分薄弱,目前,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不超过10%。本文针对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的爆发引出了两点思考: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应如何提升?什么样的机器人成长道路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在关注机器人市场的同时,更需要关注机器人产业背后的发展规律。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的机器人产业已走在了我们前面,他们的发展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吸取和借鉴。美国偏重基础研究模式,法国则注重研发培训交流模式,德国采用以技术促经济的模式,而日本则发展产业融合模式。这些,在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各自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

4、我们也应看到,任何模式都有其局限性和时效性,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能否拿到美国“绿卡”?虽然工业机器人出生在美国,然而半个世纪以来其受重视的程度却忽高忽低,可以说工业机器人在美国拿的是“短期offer”。美国工业机器人尽管前期的技术相对成熟,但由于没有采取正确的策略,失去了大部分市场,没能更多地发挥出先进技术推动经济发展的优势。现在,美国提出“重振制造业”,其所关心的是新一轮全球竞争中的产业优势,当然也不排除因就业岗位而重新关注制造业的成份。美国将研发重心放在了如何利用机器人改善工作环境,辅助生产的同时吸引工人,而并非替代人工。工业机器

5、人在美国的诞生与成长1960年,美国联合控制公司买下美国机器人发明者乔治·德沃尔(GeorgeDevol)的专利,成立优尼梅生(Unimation)公司,生产出了第一批工业用途的机器人,称为优尼曼特(Unimate)。而“工业机器人”(IndustrialRobot)一词由美国“金属市场报”于当年提出。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是工业机器人最大的生产、出口和技术转让国。此后,由于政府减少了研究开发方面的资助,一些具有重大突破性的机器人技术则由美国公司以与国外公司合作,或引进相关技术而得到。美国市场中,国产机器人的比例一再下降,Unimation公司

6、更是在1988年被瑞士的史陶比尔(Staubli)集团收购。从1986年开始,美国的工业机器人产量的增长率开始下降,当时最大的机器人制造公司GMF闲置了三分之一的劳动力。但同时,美国的Adept公司和CA公司的机器人产量却逐年上升。原因是这两家公司针对美国家电和电子行业的需求,发挥出自身专长,生产出带有视觉功能的装配机器人,利用下一代技术迎合了用户的新需求,占领了美国60%的机器人市场。因此,与其说当时机器人市场饱和,不如说当时主流机器人产品的性能满足不了客户的实际需要。上世纪80年代很多美国公司和研究机构认为,在自动化生产中是否使用机器人,应根据自身

7、的实际需要,不能盲目追求高新技术。实际上,要主动贴近市场需求并开发出适合的产品是不容易的。机器人技术和产品最先在美国出现并非偶然,它是美国社会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在社会需求的刺激下经历了相当长的储备时间之后才实现的。由于美国过分强调基础研究,没有重视将机器人技术与本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相结合,因此后续也就没有能够形成更具竞争力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制造业的争议一直存在受制造业背景的影响,工业机器人在上世纪的美国发展的很不顺利。美国制造业的争议和分歧体现在宏观的产业政策、中观的公司模式和微观的产品应用等多个层面。上世纪80-90年代,由于重视产业

8、政策,经济飞速发展,日本对美国产生了很大的竞争优势,一场有关产业政策的大辩论在美国学界率先兴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