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与预防

小儿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与预防

ID:20969870

大小:1.76 MB

页数:45页

时间:2018-10-17

小儿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与预防_第1页
小儿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与预防_第2页
小儿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与预防_第3页
小儿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与预防_第4页
小儿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与预防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儿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与预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儿常见传染病流行特点及预防西安市中医医院儿科 刘鉴思考1.什么是手足口病?2.得了是什么表现?3.应该怎么预防?主要内容传染病概述常见传染病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手足口病传染病又称感染性疾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疾病。 病原体种类有:●细菌:猩红热●病毒:水痘●寄生虫●真菌●螺旋体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人病人、病原携带者。麻疹、病毒性肝炎、菌痢等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受染动物狂犬病等为人畜共患。传染源l呼吸道经空气、飞沫、尘埃传播如麻疹、猩红热l胃肠道经水、食物、苍蝇传播如菌痢、伤寒、甲肝、蛔虫病l日常生活接触手

2、、玩具、用具传播传播途径水平传播管理传染源●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传染病的预防切断传播途径●肠道传染病床边隔离、吐泻物消毒、加强饮食卫生及个人卫生,作好水源及粪便管理。●呼吸道传染病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消毒、戴口罩。●虫媒传染病药物杀虫、防虫、驱虫及应用防虫设备。传染病概述常见传染病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手足口病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 发热、流涕、咳嗽、结膜炎、 口腔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 疹退糠麸脱屑,并留有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流行特点传染源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 潜伏期末2-3天至出疹后5天

3、内有传染性。传播途径传染性非常强。 经飞沫直接传播入呼吸道。 通过受病毒污染的日用品、玩具、衣物手等传播。易感人群●未患过麻疹、未接种过麻疹疫苗●幼年时接种过麻疹疫苗,以后未复种●易感者接触患者后90%以上可患病。接种过疫苗的小儿仍有15%再患麻疹。发病年龄●高峰年龄1~5岁●近年发病年龄上移●婴儿可从母亲获得免疫力(IgG),持续至8个月左右消失(可发生轻型麻疹)。发病季节任何季节高峰在冬春季保护易感人群自动免疫●麻疹减毒活疫苗8-10个月初种,7岁时复种。●易感者在流行期接触病人后2天接种活疫苗,可预防麻疹发生或减轻症状。●对1

4、个月内服过脊髓炎疫苗,8周内接受过输血、血制品或其它被动免疫制剂者,推迟接种。被动免疫●有密切接触史的体弱、患病、年幼的易感儿采用。●肌注丙种球蛋白,接触后5天内注射者可防止发病,6~9天内注射者可减轻症状。●免疫有效期3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 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上以轻微的全身症状和皮肤、粘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为特征。水痘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传染性强。 自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止,均有传染性。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接触传播玩具、用具、衣物等。流行特点易感人群未患过水痘的人群、儿童易患病。

5、 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6个月前一般不发生水痘。控制传染源隔离期自发病起至疹痂干为止,接触水痘的儿童留检3周。自动免疫水痘减毒活疫苗接触水痘后给予被动免疫丙种球蛋体质虚弱、免疫功能低下、使用免疫抑制剂、激素的小儿,在接触水痘72h内给予。预防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小儿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非化脓性肿痛(一侧或双侧耳下部以耳垂为中心肿大、疼痛),其病毒除侵犯腮腺外,还可累及各种腺组织及心、肾、肝、神经系统等器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源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病例。腮肿前6天至腮肿后9天内有高度传染性。传播途径通过飞沫经

6、呼吸道传播。 通过唾液污染物及尿液等直接接触传播。流行特点易感性普遍易感,最常见学龄期及学龄儿童 1岁内婴儿极少感染。 感染后具终身免疫。流行特征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为主。 在儿童集体机构中易造成暴发流行。控制传染源隔离病人至腮腺肿胀完全消失为止。易感儿检疫3周。自动免疫●减毒活疫苗皮内注射、皮下注射、喷鼻或气雾。不能用于孕妇、先天或获得性免疫低下以及对鸡蛋白过敏者。●腮腺炎疫苗(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预防被动免疫丙球无预防作用。 腮腺炎免疫球蛋白效果不肯定。药物预防板兰根30克或金银花9克煎服,每日1剂,连续6天。治疗对

7、症治疗给予流质饮食,避免酸性食物刺激,保持口腔清洁。使用中药内外兼治内服普济消毒饮,外用止痛膏+铁箍膏。干扰素治疗。由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特征有发热、咽炎、杨梅舌、“帕氏线”、“口周苍白圈”、全身弥漫性充血性点状红色皮疹、偶呈“鸡皮样”丘疹,疹退后脱屑。 少数患儿在病后2~3周出现急性风湿热或急性肾小球肾炎。猩红热传染源病人或带菌者。病人自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时期的传染性最强.传播途径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经破损的皮肤传播。 细菌污染玩具、食物、生活用具等经口传播。流行特点易感人群3~7岁儿童。婴儿

8、从通过胎盘母体获得的被动性抗毒免疫可持续到1岁末之前。 自然感染后免疫持续终生。发病季节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季多见。预防管理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急性咽炎及扁桃体炎病人)隔离6~7天。咽试子培养持续阳性者延长隔离期。切断传播途径流行期间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