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常与新变的明清文化

袭常与新变的明清文化

ID:20970094

大小:41.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18

袭常与新变的明清文化_第1页
袭常与新变的明清文化_第2页
袭常与新变的明清文化_第3页
袭常与新变的明清文化_第4页
袭常与新变的明清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袭常与新变的明清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袭常与新变的明清文化-学术研究论文袭常与新变的明清文化冯天瑜内容摘要明(1368—1644年)清(1644—1911年)是2000年宗法君主集权社会的晚期,周秦两制交集的制度一如秦汉以来之惯常,不过“秦制”尤其昭彰,其弊端被时之有识者批评,谋求变革的呼声此起彼伏,清初顾炎武称自己所处时代“已居于不得不变之势”。秦以下,有过汉晋更革、唐宋更革,但那都是在农耕文明一君主集权政治大格局内部的调整。中国历史上突破上述格局、以工业文明一民主政治为目标的大更革,在清末民初得以展开,而明代及清代前中期恰值这一大转折的前夜,其国内表征是资本主义萌芽和早期启蒙文化出现,国际条件是西方

2、近代文化东来。然“萌芽”幼弱、“启蒙”声希,明清文化主流延续着秦汉以降的常态,而扬弃性的文化变革在潜滋暗长,所谓“常”中寓“变”、“变”中有“常”,故明清文化宜以“袭常与新变”概括。关键词周制秦制袭常新变作者冯天瑜,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430072)史学的功能,要者在展开历史发展过程,明其变易,方能识破兴废成败之底里。孟子日:“观水有术,必观其澜。”观史亦然,须从历史流程(尤其是转折处)着眼。讨论明清文化,需要将其置于中国乃至世界历史波澜壮阔的进程中加以考究。明清是秦汉以下帝制系列的末端,但这个末端并非细枝微节,而是相当庞大繁复的,与帝制雄阔的开

3、端—一秦汉遥相照应。周秦之际发生中国制度史上的一次大更革。秦代(前221~前206年)是宗法封建分权的“周制”向宗法君主集权的“秦制”变异的节点,这种由“多”而“一”的转折,在春秋战国数百年间已然萌动,故王夫之《读通鉴论》称战国为“古今一大变革之会”。经由这种变革,至“秦王扫六合”,一统天下,方正式确立“郡县代封建”的君主集权政制,自此形成的定势,笼罩中国史程达两千年之久,人言:“历代皆行秦政制”,即此之谓也。然而,这精要的概括只讲出史迹之半,秦以下两千年并非单行“秦制”,或如某些昭示“仁政”的帝王及谋士宣称的纯以“周政”治天下。真实情形是:主法的“秦制”与儒家概括

4、的“周制”互为表里、相与交织,帝王无一不左手持儒家经典、右手挥法家利剑,汉宣帝讲了实话:“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拙著《中国文化生成史》下册第九章详论于此,这里不再赘述。明(1368—1644年)清(1644~1911年)是两千年宗法君主集权社会的晚期,周秦两制交集的制度一如秦汉以来之惯常,不过秦制尤其昭彰,其弊端被时之有识者批评,谋求变革的呼声此起彼伏,清初顾炎武称自己所处时代“已居于不得不变之势”。秦以下,有过汉晋更革、唐宋更革,但那都是在农耕文明一君主集权政治大格局内部的调整。中国历史上突破上述格局、以工业文明一民主政治为目标的大

5、更革,在清末民初方得以展开,而明代及清代前中期恰值这一大转折的前夜,其国内表征是资本主义萌芽和早期启蒙文化出现,国际条件是西方近代文化初人中国。然“萌芽”幼弱、“启蒙”声希,明清文化主流延续着秦汉以降的常态,而扬弃性的文化变革在潜滋暗长,所谓“常”中寓“变”、“变”中有“常”,故明清文化宜以“袭常与新变”概括。明清处于历史发展的特别节点,略言之——第一,自秦汉以降,历经多个王朝兴替(不算地方割据政权,列入正史的朝代有:秦、西汉、东汉、魏、西晋、东晋、宋、齐、梁、陈、东魏、西魏、北周、北齐、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南宋、西夏、辽、金、元、明、清),

6、而明清是与当下最为切近的两个王朝。此点似乎无须言说,却因其为研讨明清史不可轻忽的基点,故仍当阐明。去古未远的明清可称之“近古”,其制度与文化,综汇前代,无论从积极意义还是从消极意义言之,都为近现代中国提供了最直接的遗产。这里且不议制度文化与形而上的观念文化,即从可触摸的形而下的器物文化论,唯明清保有较丰富的可供今人观摩的实存体。以建筑为例,中国历朝宫殿无算,但秦之咸阳宫、阿房宫,汉之长乐宫、未央宫,唐之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宋之艮岳,多毁于“改朝换代”的战火,消弭于历史尘埃,只可通过司马相如《上林赋》、曹植《铜雀台赋》、杜牧《阿房宫赋》一类美文,遥想当年宫阙的壮丽

7、,留下远望凭吊的惆怅。今人能实在见到的完整皇殿,只有明清紫禁城,那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伟岸,彰显帝制的威严;那藏品之渊富,昭示中华声明文物的精深博大。先秦以下,京师、州县城垣更难以数计,当下仍然屹立的南京城、西安城、荆州城、平遥城等硕果仅存者,皆明清所建。战国以降,累代筑长城数万里,而完整保存至今的砖筑长墙只有明长城,吸引中外游客的渤海边山海关、金山长城、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甘肃嘉裕关,在在如是。若以典籍为例,巨型类书《永乐大典》、最大辞书《康熙字典》、超级丛书《四库全书》无不集成于明清。在一定意义上,经由“近古”明清,方能辨识“中古”汉唐、“上古”先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