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原始哥窑相关问题

浅谈原始哥窑相关问题

ID:21033780

大小:5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9

浅谈原始哥窑相关问题_第1页
浅谈原始哥窑相关问题_第2页
浅谈原始哥窑相关问题_第3页
浅谈原始哥窑相关问题_第4页
浅谈原始哥窑相关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原始哥窑相关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原始哥窑相关问题摘要:哥窑,属北宋五大名窑之一,其时代、产地、性质,与官窑的关系,乃至对历代文献记载的认识以及近年来各地出土相关遗物看法等方面一直是中国陶瓷界悬而未解的谜题。2010年11月16-19日,应浙江龙泉青瓷节的邀请,在导师带领下,至龙泉参加《中国古哥窑文化研究会》研讨,探讨原始哥窑值得注意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期把原始哥窑瓷器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  关键词:原始哥窑;性质;青瓷文化  :J527:A:1006-4117(2011)06-0304-02    一、哥窑与章氏关系  相传章生一在龙泉琉田主烧一窑,所

2、产瓷器为“黑胎、紫口铁足、青色釉、有开片”,这些特征与溪口窑址出土的黑胎青瓷相吻合。  关于“哥窑与章生一的关系”自明代开始出现于多部文献中,为学术界广泛引用,主要有:明·陆深《春风堂随笔》,明嘉靖四十年《浙江通志·卷八地理志》,明嘉靖四十五年郎瑛《七修类稿续编·卷六》,清顺治《龙泉系志·古迹》等。  在民国后,引述中增加了二章之父,例民国刘大杰《宋人散札》:“章村根……是宋代瓷器制造的集大成者……汝窑创始人,其作品主要供给皇室和儒、道、佛志士……两子各撑一方瓷窑(哥窑、定窑)”;陈万里先生在考察龙泉窑后曾说到:“大窑村里有窑神庙

3、,我曾去朝拜过,龙泉地区的烧窑人都奉章家兄弟为窑神,开窑必须拜祭,每年正月,当地的木偶戏团还会走乡串户演出章家兄弟的故事”;叶放在《大窑寻梦》中认为“大窑人公认的制瓷先师章有福(也有文讲是章村根,如上文)来自河南汝州府,二个儿子章生一和章生二生在大窑,长大后,生一主持‘哥窑’,生二主持‘弟窑’”。  章氏后人章树长先生提出一个新的切入点:“研究章生一、生二还要提到一个人,即章溢,对于龙泉青瓷的高峰,章溢是功不可没,不过章氏族谱中未提及章生一、生二。”章树长的研究是想从章溢、章生一、生二和青瓷的联系找到蛛丝马迹。这种说法还需进一步论

4、证。  现在学术界多认同“龙泉大窑没有章氏的蛛丝马迹”其实不然,在大窑出土的匣钵上,有“章”字,在明代一件印花的花印上有“章氏”(私人收藏),这类实物标本还是可以证明,章氏家族一直在延续烧造瓷器,并非杜撰。  二、关于哥窑窑址是否在龙泉问题  早有陈万里先生在龙泉考察中,首先承认龙泉是哥窑的产地,只是哥窑窑址是先有大窑,后有溪口,还是先有溪口,后有大窑,产生疑问而已。“哥窑属于龙泉,并且应该从南宋早期开始追踪,曾在小梅小学后边有一个窑址,找到很多制作精细的薄胎厚釉标本,推测哥窑的第一个发源地是这里,从窑具来看,采用北宋的土泥巴垫饼

5、,估计从北宋的技术慢慢延续,演变到溪口窑紫金土含量高的垫饼。”这一窑址虽未经过考古发掘,但实物标本还是可以作为其中一个依据。  随导师也去到一处窑具垫饼、标本堆砌的山坡---溪口窑,此地距溪口村2公里、墩头村1公里,窑址位于瓦窑垟山东面的山坡上,坡中间低,南北两边各有窑床和瓷片堆积坑,沿途一路走来有若干窑址,但唯有此处是宋代窑址。  根据窑址标本以及项宏金收集的标本来看,溪口所出土的标本同文献记载的“章生一”主烧一窑的瓷器所具备的特征相吻合,证明文献所记载的“哥窑”产品确实存在,保守一点推测,或许溪口窑应该就是哥窑窑址吧,实物是最

6、有说服力的,目前还是等到溪口窑的系统考古发掘之后再来进一步判定吧。  三、哥窑性质的分析  对于哥窑的性质问题,学术界存有诸多的议论,以往学术界比较能够接受宫廷中“金丝铁线”是真正的哥窑,有待商榷。若把传世哥窑当成宋代哥窑包括官窑的母本来研究,是不科学的,据称从上仁儿元代窑址中发现有仿哥窑产品,那么传世哥窑产品是不是在景德镇,或者由一些民间仿古的艺人制成呢?完全有可能,如当今的云和县、叶氏哥窑做出的产品能在某些拍卖公司拍出数十万元人民币,这证明哥窑产品以假乱真的现象极为普遍。  因此我们将文献中提到的哥窑称为原始哥窑,其实比较原始

7、哥窑与传世哥窑的标本,就可以对比出,原始哥窑胎土含有的紫金土非常结实,而釉土比较松软,久埋土中,釉收缩不一致,氧化慢慢形成自然的现象,“金丝铁线”是由内向外开裂,呈现出来;而传世哥窑肯定是经过后加工,龟裂、开片生硬,现代仿古中就有“墨汁加茶水”做旧。  此外“仿官”之说也是不成立的,在宋代,如此精致的瓷器制作,一般人在经济上根本承受不了,而且仿官窑,要冒的政治上的风险极大,也只能是皇帝,才会将观赏性置于实用性之上;虽然没有哥窑在宋时是官窑的记载,不过从地理人文环境角度来看,龙泉是南宋官用瓷的烧制中心,宫廷设窑烧造,一定是在技术基础

8、雄厚的窑区,并且南宋宫廷用瓷,80%都是龙泉出的;另外如果瓷器若是官窑烧造,像三足炉、五管灯、豆一类的祭祀用器的生产规模可见一斑,在杭州郊坛下、老虎洞出土器物中没有这一类祭祀用器,反而在大窑、溪口则有很多,如此说来,若非龙泉是官用瓷窑区,又如何解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