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润物细无声

春雨润物细无声

ID:21125206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9

春雨润物细无声_第1页
春雨润物细无声_第2页
春雨润物细无声_第3页
春雨润物细无声_第4页
春雨润物细无声_第5页
资源描述:

《春雨润物细无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春雨润物细无声:音乐欣赏教学中审美素质的培养,一直是音乐教学的重中之重。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根据音乐欣赏的心理分析学理论阐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音乐欣赏;审美素质;教学  :G633.95:A:1674-9324(2012)05-0072-02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欣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音乐的声情意的感染力,以学生为审美的主体,使学生有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有初步健康的审美观,能分辨善恶美丑。让学生在音乐感知中得到情感的体验和抒发,学会基本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基于此,要使学生在音乐欣赏教

2、学中真正成为审美活动的主体,教师就应当是审美活动的主导,应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各种因素,更好地完成音响感知、感情体验、联想、理解、认识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和审美能力。笔者认为在欣赏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倾听、合理想象中,感受音乐美  音乐作品总是与一定的事实形态联系在一起,与社会、个人的生理、心理反应联系在一起。所以人们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体会并非只有音乐一种存在的综合反应形式。聆听音乐不但可以唤起审美主体的形象记忆,还能诱导人们通过自己的心理活动获得鲜明生动的意想联觉,也就是想

3、象联想。所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不能以满堂灌代替思维,而应有方向性地去引导学生在倾听中想象联想,体验音乐作品。  例如:在欣赏《苗族舞曲》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力度的对比,去听辨乐曲的变化,想象音乐中的欢乐场面,并用语言叙述出来。这样,学生通过回忆电影、电视中的有关画面,会说:“听着乐曲,我们仿佛看到:月亮升起来了,银色的月光撒在椰林,撒在高脚楼上,多么幽静的夜晚啊!远处隐隐约约传来的优美的音乐声越来越近了。人们燃起了篝火,敲起长鼓,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夜深了,月亮越升越高,人们踏着月色远去了。”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想象的翅

4、膀在飞翔,在想象联想中理解作品,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感受音乐美。  二、讨论归纳,感受音乐作品的内在美  根据音乐欣赏的心理分析的理论,音乐欣赏的理性认识,并不是表现在欣赏者对乐曲作品的某种抽象的结论上,而是表现在把这种理性认识认真融注于对乐曲的音响感知、感情体验和想象联想之中,使得这些心理要素在理性认识的指引下,达到更深刻更高级的阶段。因此,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教师步步深入,及时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第一部分相爱中的共读共玩的欣赏教学环节。笔者让学生在听赏之后认

5、真阅读课本,了解作品内容。第一遍愉悦式聆听后让学生讲一讲听后有何感觉,同学们都觉得音乐轻快、活泼、好听。第二遍分段细听后,要求学生边在倾听的同时对各段的旋律、节奏、音色、力度等进行分析记录,找出哪些乐段是重复的,并想象从音乐中可以所看到什么。每段分听后,学生讨论发言:a段(共读共玩主题)重复出现三次,用小提琴明亮的音色奏出轻快活泼的旋律、描写同窗三载的幸福生活;b段是c段的变化发展,宽广优美流畅,是共读的形象;c段旋律跳动较大,小提琴连续十六分音符的跳奏,轻快活泼,是共玩的形象。第三遍评价式聆听后,可以得出结论,曲式

6、为abaca,作曲家用优美的越剧基调,西洋回旋曲式描写了封建制度压制下的一对青年男女的美丽幸福的爱情。这样,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归纳,使学生的听赏过程在教师的理性认识指引下步步深入,最终达到了比较深刻高级的阶段。学生在倾听和思维中提高了审美的能力。  三、倾听中进行对比,感受美的存在  师生关系的转变,是教学改革中最重要的环节。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倾听音乐的时空,用美妙的音乐代替老师的长篇解释。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音乐声、情、意的感染力。老师的作用主要是在学生倾听过程中,巧妙引导、精心指导学生应用对比的方法,

7、探索音乐表现手段,感受音乐美的存在。  对比是音乐创作的一种技巧,音乐作品中的旋律、节奏、力度、速度、音色、调式、调性、曲式结合等音乐要素往往是在对比中呈现和进行。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手段,就要引导学生在倾听中用对比的方法去感受音乐语言的变化,从而理解音乐形象。如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一课教学中,可引导对比《爱情主题》与《封建势力主题》。其中塑造的艺术形象是梁祝二人和祝父,情绪不同:明朗与暗淡等等。这样,学生在乐曲倾听、对比中认识到音乐诸要素对塑造形象有着不同的作用。笔者曾调查:通过对比教学,学生对所学内容普遍表

8、现出接受较快、印象深刻的特点。可见,引导学生在倾听者学会对比,对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四、创设表现机会,促成学生创造美  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向。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自主(或合作)创作的机会。学生在创作活动中巩固已学过的音乐语言、表现手段,发挥音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