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总结(讲)(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总结(讲)(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ID:21251045

大小:1.92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20

高中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总结(讲)(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总结(讲)(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总结(讲)(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总结(讲)(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高中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总结(讲)(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总结(讲)(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点一、知识网络※知识点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与应用1.公式中各量正负号的确定x、a、v0、v均为矢量,在应用公式时,一般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但不绝对,也可规定为负方向),凡是与v0方向相同的矢量为正值,相反的矢量为负值.当v0=0时,一般以a的方向为正方向,这样就把公式中的矢量运算转换成了代数运算.2.善用逆向思维法特别对于末速度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倒过来可看成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这样公式可以简化,初速度为0的比例式也可以应用.3.注意(1)解题时首先选择正方向,一般以v0方向为正方向.(2)刹车类问题一般先求出刹

2、车时间.(3)对于有往返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全过程加速度a恒定),可对全过程应用公式v=v0+at、x=v0t+at2、……列式求解.(4)分析题意时要养成画运动过程示意图的习惯,特别是对多过程问题.对于多过程问题,要注意前后过程的联系——前段过程的末速度是后一过程的初速度;再要注意寻找位移关系、时间关系.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解题方法【典型例题】【例题1】一个物体以v0=8m/s的初速度沿光滑斜面向上滑,加速度的大小为2m/s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s末的速度大小为6m/sB.3s末的速度为零C.2s内的位移大

3、小是12mD.5s内的位移大小是15m【审题指导】分析题中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关系式求解.【答案】 B【针对训练】在某地地震发生后的几天,通向灾区的公路非常难行,一辆救灾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刚运动了8s,由于前方突然有巨石滚在路中央,所以又紧急刹车,经4s停在巨石前.则关于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减速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a1∶a2=1∶2B.加速、减速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a1∶a2=2∶1C.加速、减速中的平均速度之比1∶2=2∶1D.加速、减速中的位移之比x1∶x2=1∶1【答案】A【解析】 由a=可得a1∶a2=1∶2,选项A正

4、确,B错误;由=可得∶2=1∶1,选项C错误;又根据x=t,x1∶x2=2∶1,选项D错误.※知识点三、x-t图象和v-t图象★x-t图象和v-t图象的比较2.在图象问题的学习与应用中首先要注意区分它们的类型,其次应从图象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图象的斜率、截距、交点、拐点、面积等方面的含义加以深刻理解.【典型例题】【例题2】在水平直轨道上距离A点右侧10m处,一辆小车以4m/s的速度匀速向右行驶,5s末,小车的速度立即变为2m/s匀速向左行驶.设小车做直线运动的位移和运动方向都以水平向左为正方向,(1)试作出小车在20s内的v-t图象和x-t图象:(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5、,以小车出发点为位移坐标原点);(如图所示)(2)根据图象确定小车在20s末的位置.(用文字表达)【针对训练】一质点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的v-t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该质点的x-t关系图象可大致表示为下图中的(  )【答案】 B※知识点四、纸带问题的处理方法纸带的分析与计算是近几年高考中考查的热点,因此应该掌握有关纸带问题的处理方法.1.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1)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t知,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定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Δx=aT2知,若所打的纸带上在任意两个相邻且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差相等,则说明物

6、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求瞬时速度根据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n=,即n点的瞬时速度等于(n-1)点和(n+1)点间的平均速度.3.求加速度(1)逐差法虽然用a=可以根据纸带求加速度,但只利用一个Δx时,偶然误差太大,为此应采取逐差法.如图所示,纸带上有六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x1、x2、x3、x4、x5、x6.由Δx=aT2可得:x4-x1=(x4-x3)+(x3-x2)+(x2-x1)=3aT2x5-x2=(x5-x4)+(x4-x3)+(x3-x2)=3aT2x6-x3=(x6-x5)+(x5-x4)

7、+(x4-x3)=3aT2所以a==.(2)两段法将如图所示的纸带分为OC和CF两大段,每段时间间隔是3T,可得:x4+x5+x6-(x1+x2+x3)=a(3T)2,显然,求得的a和用逐差法所得的结果是一样的,但该方法比逐差法简单多了.(3)v-t图象法根据纸带,求出各时刻的瞬时速度,作出v-t图象,求出该v-t图象的斜率k,则k=a.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舍掉一些偶然误差较大的测量值,有效地减少偶然误差.【典型例题】【例题3】某兴趣小组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倾斜的球槽中放有若干个小铁球,闭合开关K,电磁铁吸住第1个小球.手动敲击弹性金

8、属片M,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