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榆:国粹中医

张榆:国粹中医

ID:21354655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1

张榆:国粹中医_第1页
张榆:国粹中医_第2页
张榆:国粹中医_第3页
资源描述:

《张榆:国粹中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国粹中医,健康中国重庆市璧山区中医院皮肤科张榆e-mail252544302@qq.com电话:15213023958[摘要]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现代社会,大家都越来越注重健康和养生。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个“未

2、病”,是指疾病在未发生之前,此时要注意身体,保持健康。否则,此时要不注意养生,一旦形成疾病状态再去治疗,就已经晚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在人体预防疾病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一个人会不会生病,重点在于这个人正气是否充沛,充沛则邪气不可侵犯,人就不会生病;反之,虚弱则不足以抵抗外邪,人就会因邪气侵入而发病。如能加强后天之调养,再能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关键词]中医养生治未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现代社会,人人都懂的“健康是金”的道理,从城市到农村,

3、大家都越来越注重健康和养生。但是,健康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得来的,而是长期科学生活日积月累的结果。中医认为生命就是一个“生、长、壮、老、已”的动态过程。人从母体中出生之后,经过婴幼儿、青少年时期的生长发育,形体逐渐成长,生理功能逐渐成熟,这是生命过程中的上升阶段。到了壮年期,生长发育已达到顶点,形体盛壮,生命力最为强盛。然而,生命现象也和其他食物一样,盛极必衰,进入生命过程最辉煌的壮年期后,衰退也随之开始,其后的老年阶段则是人生走下坡路的衰老过程,生命之火也会像燃尽膏脂的蜡烛一样熄灭消亡。《黄帝内经》中《天枢天年》认为

4、“人之寿百岁而死”,“百岁乃得终”,并以10岁为一个年龄段,指出到了40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是一生中最为强盛时期。但随之而至的是衰老进程的开始,其后每过10年,衰老状况就会越来越严重,至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衰老之极就是死亡的到来。可见,中医传统理论一贯认为生命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界存在着“生长化收藏”的基本规律,人类寿命也有与之相关的“生长壮老死”周期,其终极便是生命的结束。“生老病死”虽然是人类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但随着人类对衰老本质的认识、物质文明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人

5、的平均寿命在不断延长,人越来越认识到摄生养性、防病延年的重要,养生长寿的正确理念也确立起来。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中医学的养生健康防老方法都是以预防疾病、保健益寿为目的。要想长寿,未老先防的理念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和认可。强调“预防胜于治疗”,“防范于未然”,“治未病”的思想贯穿着祖国医学的始终。《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另外在《灵枢·逆顺》也说:“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

6、,……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这句话的基本意思就是重在预防,“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从正反两方面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性。“上工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权,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故朱震享在《格致余论》中说:“与其求疗于有病之后,不

7、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怯;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金匮要略》第一条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了“上工治未病”。揭示诸病当预防于早,勿等病成再治。清代新安医家程云来说:“治未病者,谓治未病之脏腑,非治未病之人也。时贤王锡民先生在《中医药与亚健康》撰文说道:“亚健康”概念与《黄帝内经》中的“未病”概念大致相同。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个“未病”,是指疾

8、病在未发生之前,此时要注意身体,保持健康。否则,此时要不注意养生,一旦形成疾病状态再去治疗,就已经晚了。因为病态会给机体造成很大的损害。在这里,突出体现了积极预防的思想。”“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当今社会,显然更崇拜治疗重病、起死回生的下医,却根本不知何谓上医。唐代医家孙思邈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并以此为标准将医生的水平进行了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