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新课改探索和实践

浅谈高中数学新课改探索和实践

ID:21354850

大小:55.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1

浅谈高中数学新课改探索和实践_第1页
浅谈高中数学新课改探索和实践_第2页
浅谈高中数学新课改探索和实践_第3页
浅谈高中数学新课改探索和实践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高中数学新课改探索和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高中数学新课改探索和实践【摘要】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不仅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而且也为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指明了方向。新课程标准中倡导学生创新意识、数学精神的培养,强调了数学应用价值和文化育人功能,通过数学教学着力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促进高中生全面协调发展。基于此点,本文对高中数学新课改的探索与实践进行反思和浅谈。【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改【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079-01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全面落实素质

2、教育理念,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数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高中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是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重视对概念、技能、结论的记忆和接受,还必须积极开展动手实践、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和阅读自学等活动。针对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起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让学生得到情感体验和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要求教师必须正确认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所处于的地位以及

3、应当发挥的作用,将自身视为引导者、组织者,重视对学生探索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寻数学规律,归纳总结出数学结论。2、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2.1关注学生学习态度、方法和价值观的培养新课标改变了注重理论知识传输的教学习惯,将重点转变为对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个方面的内容整合。高中数学新课改下,要着力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方法,提高数学解题能力。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亲身体会。通过制定过程性学习目标,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

4、、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让学生通过自主获取信息来增强自学能力。2.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中数学教师要在充分领会新课改教学大纲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要求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构建学习模式的能力,并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2.3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新课改要求高中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模型联系到实际生活问题中来。通过数学教学,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促进学生情感态度、思维能力和价值观念的整体提升。教师应当根据不同阶段学生

5、的学习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将教学融于学生的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无处不在,从而激发学生发展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4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新课改后,高中数学教材中增加了许多研究性题型,有利于转变传统一问一答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研究性题型,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独立思维问题,集思广益、积极讨论,进而形成思维上的互补,共同探究问题的答案。3、优化教师知识结构高中数学新课改与教育形势和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纵观数学新教材,重点加强了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在体例论证、观点阐述、内容衔接上

6、较之以往的教材相比有了极大地改进。教师应当深入研究教材,开展开放性教学,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地位,让学生重新认知自身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转变为自学行为。同时,教师也要加强自身知识的积累,精研教材,探寻新旧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及时掌握数学教学的新理念,把握住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与多学科的沟通和融合。4、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新课改的实施,为高中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符合新时代人才的培养需求。所以,教师的教学手段也应当随着新课改的开展而不断加以丰富,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众所周知,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非常

7、复杂和抽象,学生难以真正地理解和记忆,针对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可以制作辅助教学软件,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或投影仪器进行辅助教学。结论总而言之,面临新课改的挑战,高中数学教师应当给予充分的关注与重视,在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对新教材进行精研探索,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不仅要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能力,更要着重于学生综合数学能力的培养,全面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