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酒精中毒并酒精戒断综合症30例临床体会

慢性酒精中毒并酒精戒断综合症30例临床体会

ID:21396096

大小:6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1

慢性酒精中毒并酒精戒断综合症30例临床体会_第1页
慢性酒精中毒并酒精戒断综合症30例临床体会_第2页
慢性酒精中毒并酒精戒断综合症30例临床体会_第3页
资源描述:

《慢性酒精中毒并酒精戒断综合症30例临床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慢性酒精中毒并酒精戒断综合症30例临床体会刘国材刘鹏(锡林郭勒盟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锡林浩特026000)【中图分类号】R59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2-0216-01【关键词】酒精依赖酒精戒断综合症酒精中毒我国酒文化历史悠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社交文化的丰富,以及社会压力的加大,对酒精依赖趋势逐渐增加;长期大量饮酒会致酒精中毒;患者往往因身体不适,自动或被动停止饮酒而出现酒精戒断综合症。现收集我院2006—2011年收治慢性酒精中毒并酒精戒断综合症患者30例进行分析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0例患者均为男性

2、,符合慢性酒精中毒合并酒精戒断综合症诊断标准[1]。a.年龄27—62岁,平均年龄41.3±8.7岁。b.初始饮酒年龄14一40岁,平均20.3±6.8岁。c.职业:牧民14例,无业7例,个体户4例,公务员3例,农民2例。d.民族:汉族9例,蒙族21例。e.婚姻状况:己婚17例,未婚4例,离异9例。F.身体残疾者5例。1.2饮酒史:a.饮酒时间5—40年,平均17.8±10.6年,日饮酒量折合酒精量150—700克,平均360±100克。b.饮酒方式:空腹不定时饮酒22例,进食时饮酒8例。c全部患者每天饮酒,减量或停饮即出

3、现不适,在停酒或减量1-3天岀现戒断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1.3临床表现食欲减退者30例,睡眠障碍者30例,震颤者22例,幻觉者(幻听、幻视)21例,抽搐、癫痫样发作者7例,植物神经症状者(心悸、心动过速、大汗)12例,谵妄者2例。1.4辅助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者12例。B超示肝回声增强增粗或脂肪肝者24例,肝大者6例。颅CT示脑萎缩16例,腔隙性脑梗死9例。化验示肝功能异常者30例,白蛋白降低者8例。1.5治疗对洒精戒断综合症的治疗主要为安定替代疗法,给予大剂量维生素Bl、B12及能量合剂,调整水电平衡,精神症状明显者给予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利培酮[2]。配合给予保护

4、胃黏膜及保肝药物。另给予保护性约束护理及后期心理治疗。2结果治疗1周戒断症状完全控制者18例,治疗2周后戒断症状完全控制者30例。治疗中合并肺炎者4例,合并尿路感染者2例,经抗炎治疗完全恢复。出院后12例随访0.5—1.5年,其中8例戒酒后复饮。3讨论洒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酗洒对人们健康、家庭以及对社会构成了严重危害;长期饮酒引发各种躯体及精神方面疾病,同吋饮酒也涉及诸多社会问题,如高离婚率、洒后肇事、暴力犯罪以及子女得不到良好教育。1989年我国10个地区对四种职业人群洒精依赖患病率做了流行病学调查,重体力劳动者最高,其次为轻体力劳动者,再次为行政人员,最低为科技人员

5、[3]。本组病例均为男性,以重体力劳动患者为主。临床多为长期大量饮酒并身体不适,停止饮酒或减量后早期出现食欲下降、睡眠障碍、震颤。随吋间推移出现间断性幻觉、错觉,紧张、惊恐、易激惹,重者出现频繁抽搐、人汗及心动过速,少数出现吞咽困难;患者多免疫力低下,易出现肺炎、尿道炎等并发症,故治疗中特别加强了护理,吞咽闲难者给予胃管鼻饲,从而有效地防止了误吸,避免了肺部感染,重症患者注意预防褥疮及口腔清洁。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多以酒代饭,多数合并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及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因此予大量补充B族维生素、维持水电平衡及加强营养;全部患者肝功能异常,积极保肝治疗;部分患者合并酒精中毒性脑病

6、及周围神经病变,颅CT示脑萎缩,因此治疗上积极应用神经营养药;尤其B族维生素可奋效预防神经系统后遗症;惊恐、谵妄患者积极镇静及必要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治疗多于1-2周后戒断症状消失。通过随访观察,68%患者戒酒后复饮,故药物性戒酒治疗仅为第一步,仅解决了躯体不适及洒精戒断综合症躯体后遗症问题,患者冋归社会后需通过后期心理治疗及改变先前生活、生存环境与状态,培养患者进行有意义社会活动及生活的兴趣,以消除借酒消愁的消极因素,激发患者主动戒酒的意愿,促进职业康复及社会适应性,从而取得良好效果。总之,洒精依赖是生物、心理及社会等复杂因素导致的后果,戒除酒瘾仅药物治疗不能取得良好效果,需

7、配合心理支持及社会干预方能达到永久性戒酒。参考文献[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六版.北京.人们卫生出版社.2006.[2]孙学礼.精神病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王维治.神经病学.第一版.北京.人们卫生出版社.200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