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为纲,品味为本

诵读为纲,品味为本

ID:21400059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1

诵读为纲,品味为本_第1页
诵读为纲,品味为本_第2页
诵读为纲,品味为本_第3页
诵读为纲,品味为本_第4页
诵读为纲,品味为本_第5页
资源描述:

《诵读为纲,品味为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诵读为纲,品味为本摘要:中国文言作品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教学中将古诗文的魅力传递给学生?如何让学生具备独立鉴赏古诗文的能力?如何让阅读古诗文成为学生一生的爱好?通过长期的学习与实践,认为古诗文教学应当立足于两个方面,即诵读为纲、品味为本。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诵读品味    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诗文教学一直是一线老师们关注的话题。这不仅仅因为古诗文阅读鉴赏是高考中的必考项目,所占分值比重大,更根本的原因是古诗

2、文本身的魅力:优美的意境,深刻的思想,丰富的内涵。如何在教学中将古诗文的魅力传递给学生?如何让学生具备独立鉴赏古诗文的能力?如何让阅读古诗文成为学生一生的爱好?通过长期的学习与实践,我认为古诗文教学应当立足于以下两方面。  一、诵读为纲  袁枚《随园诗话》说:“其言动心,其色夺目,其味适口,其音悦耳,便是佳诗。”可以说凡是流传后世为大家所传诵的诗词都有其特殊的与其传达的思想情感相符合的音韵美。学习古诗文,诵读是关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部分明确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

3、名篇。在教学中应当首先让学生通过诵读去接触文本,获得第一阅读体验。古代的蒙学教育就是以诵读为前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正是古人读书学习的经验之谈,古往今来的许多大家无不具备很强的记诵功底。白居易“二十以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巴金12岁能背几部书,《古文观止》能倒背如流,巴金自己也曾很有感触地说:“这二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先生,我后来写了二十多本散文跟这个启蒙先生很有关。”然而在当今的语文课堂上,诵读教学往往被忽视,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的精析细讲,学生只

4、能跟着老师的讲解去僵硬地接受。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教得辛苦,学得无趣。“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尔自知”,加强诵读是提高诗歌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  1.在诵读中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在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的表达往往要借助于语言文字的音韵节奏。只有通过反复吟诵,才能通过声韵体会的情感,学习表情达意的方式,学会语言文字的运用之妙。如贾谊的《过秦论》开篇:“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

5、意,并吞八荒之心。”这几句铺排渲染,写秦孝公的雄心,连用“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等四个短语,气势充沛,一气呵成,自然让读者感受到的笔锋锐不可当,咄咄逼人,这与文中雄壮激越的情感内容是统一的,这种壮美只有通过大声吟诵才能感受得到。这种用赋的手法写成的说理散文也只有通过诵读才能体会其中的奥妙,才能在学习古人写作手法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表达能力。  2.在诵读中体会情感,增强理解能力。  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论述四声与中国诗的节奏时说:“音组是里每音的长短高低轻重都可以随文义语气而有伸缩。意义着重时,声

6、音自然随之而长而高而重;意义不着重时,声音也随之而短而低而轻。”意义轻重不同,诵读时也应注意抑扬顿挫,体会古诗词中的情感基调,用声音传递出诗人的情感变化。如李白《蜀道难》开篇:“噫吁嚱,危乎高哉!”感叹蜀道之难,在朗诵时,三个叹词中第一个就当高调叹出,“危”与“高”当高音读出,其他几个字读音可略弱以突出的惊叹之意。这样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抑扬顿挫的词句所传达的思想情感,理解的创作意图。  3.在诵读中感受意境,培养想象能力。  “三分文章七分读”,教师在指导诵读时应引导学生领会感悟作品中的意境美。“江流宛转绕

7、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张若虚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诵读时,应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联想,将自身融入到这幽美恬静的春江花月夜之中,身临其境,读出清明澄澈的意境美。再如归有光《项脊轩志》:“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月明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于景可爱,于情则可喜。修葺之后的项脊轩焕然一新,成了最美好时光的见证。当诵读这些短小明快的语句时,我们便如

8、置身项脊轩中,读出这充满情趣的小屋,以及快乐无忧的心情。诵读时就应当抓住意象,想象联想,从而理解鉴赏文章。  二、品味为本  通过诵读,学生对文本有了初步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领学生一起主动鉴赏文本。由于文言诗文距今年代久远,丰富的古代文化都经由文言字句传达给现代读者,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阻碍,他们更乐于听老师的讲解分析,自己记下重点知识,背下来应对考试即可。教师应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