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ID:21499068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2

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_第1页
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_第2页
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_第3页
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_第4页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赞可夫曾经指出:“只懂得传授知识,不懂得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师是不完全的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启迪学生进行科学地思维,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师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数学教学;启迪;思维能力  :G42:A:1009-0118(2011)-12-0-01    科学思维能力的最本质的特点,就在于它的高度的创造性。创造性是人类思维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创造性要求思维者具备合理的认知结构、良好的心理条件、敏锐的观察力、强烈的好奇心、高昂的情绪、积极的

2、思维状态和坚强的意志等。  一、巧妙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  布设疑阵,引起悬念的方法,能较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并积极主动投入到科学思维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去,独立自主获取的知识和能力,独立自主建构的新的认知体系,独立自主地加工信息而获得信息思维,要比“听”来的或者“看”来的要牢固许多倍,生动、鲜活许多倍.  二、注重探索方法的指导,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高中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

3、要用好用活现行教材,着眼于创新素质的培养,把陈述性知识转变为探究性的素材。由“传道、授业、解惑”型的老师向“迷惑、激励、求知”转换。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为学生“解惑”,有时甚至需要“迷惑”学生,把学生引入“歧途”,然后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出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体位置,但又离不开教师事先精心设计的教学程序和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画龙点睛的引导。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讲授得很少,但是对学生建构学习的帮助却很大,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  三、一题多变多解

4、,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在练习环节中更能充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可通过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等方式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超越预设的学习目标,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过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的一条直线与这条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求证:这两个交点到x轴的距离的乘积是常数。  设两个交点A、B的纵坐标分别是y1,y2,此题即证y1y2=p2。在学生完成多种解法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发现下列解法更简洁、实用:  证明:因为直线过抛物线的焦点(2,0),

5、故可设直线的方程为x=my+2.代入y2=2px中,有y22pmyp2=0.  由于y1,y2是该方程的两实根,故由根系关系可得,y1y2=p2.  这种解法抓住直线过抛物线的焦点,因而必与x轴相交的事实,巧妙地设出直线方程,回避了利用点斜式直线方程对直线斜率是否存在进行分类讨论,优化了解题过程。  进而引导其对此题进行反思探究,引申拓展:  反思1:逆命题成立吗?即:  一条直线与抛物线y2=2px(p>0)相交,两个交点的纵坐标分别是y1,y2,若y1y2=p2,那么直线过抛物线的焦点吗?  反思2:将题目条件加以推广,能

6、得到类似结论吗?即过定点(c,0)的直线与抛物线y2=2px(p>0)交于两点,两交点的纵坐标是y1,y2,那么y1y2是定值吗?  反思3:一条直线与抛物线y2=2px(p>0)相交,两个交点的纵坐标分别是y1,y2,若y1y2=m(定值),那么该直线过定点吗?  反思4:直线与抛物线y2=2px(p>0)交于A、B两点,设直线OA、OB的倾斜角分别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