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神经症性与分离性障碍

精神病学——神经症性与分离性障碍

ID:21613903

大小:2.49 MB

页数:81页

时间:2018-10-19

精神病学——神经症性与分离性障碍_第1页
精神病学——神经症性与分离性障碍_第2页
精神病学——神经症性与分离性障碍_第3页
精神病学——神经症性与分离性障碍_第4页
精神病学——神经症性与分离性障碍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神病学——神经症性与分离性障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神经症性障碍精神障碍分类核心部分是失去现实检验能力神经症性疾病,如焦虑、抑郁一些人格、适应不良问题第一节概述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神经系统的疾病非器质性精神障碍抛弃神经症17世纪是指神经系统的疾病。18-20世纪中叶,描述“没有发热和局部病变的感觉和运动病”20世纪中叶,1978年ICD-9,神经症定义为“一种非器质性精神障碍”ICD-9,1992年以后神经症(neurosis)概念的演变目前神经症性障碍的描述性定义: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本障碍有

2、一定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与病人的现实处境不相称,但病人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病程多迁延。按CCMD-3,神经症含以下几种类型: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伴随于躯体疾病或其他精神疾病所出现的各种神经症症状只能诊断为“神经症样综合征”,如感染、中毒、内分泌或代谢疾病和脑器质性疾病。表9-1神经症性障碍在ICD-10中的编码和对应章节ICD-10分类本教材F40恐怖性焦虑障碍第三节恐惧症F41其他焦虑障碍F41.0惊恐障碍第二节惊恐障碍F41.1广泛性焦虑障碍第四节广泛性焦虑障碍F42强迫障碍第五节强迫障

3、碍F43严重应激反应及适应障碍第十一章应激相关障碍F44分离(转换)性障碍第十章分离性障碍F45躯体形式障碍第十章躯体形式障碍F48其他神经症性障碍F48.0神经衰弱第六节神经衰弱神经症性障碍的共同特点:1.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2.患者病前常有一定的易患素质和人格基础:如有强迫型人格特征者易患强迫症,有A型行为倾向者易患焦虑症等。3.起病可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起病不与严重的精神创伤有联系,发展也不取决于精神应激的程度;4.病人的症状与现实处境不相称,感到一种无能为力的痛苦,但一般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社会功能相对完好);5.一般没有明显或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6.一般自知力完整,有

4、求治要求。有无自知力却不能作为判断精神病与神经症的唯一或特别的指标;7.病程迁延,需至少持续3个月方可诊断(惊恐发作除外)。43神经症[F40-F49]的诊断标准【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1项:①恐惧;②强迫症状;③惊恐发作;④焦虑;⑤躯体形式症状;⑥躯体化症状;⑦疑病症状;⑧神经衰弱症状。【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或无法摆脱的精神痛苦,促使其主动求医。【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3个月,惊恐障碍另有规定。【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各种精神病性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及心境障碍等。第二节惊恐障碍惊恐障碍(又称急性焦虑障碍):主要特点是突然发

5、作的、不可预测的、反复出现的、强烈的惊恐体验;一般历时5-20分钟,很少超过1个小时;伴频死感或失控感,患者常体验到濒临灾难性结局的害怕和恐惧;并伴有自主神经失调的症状。焦虑,躯体不适,痛苦。ICD-10中描述:基本特征是严重焦虑(惊恐)的反复发作,焦虑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情境或某一类环境,因而具有不可预测性。如同其它焦虑障碍,占优势的症状因人而异,但突然发生的心悸、绞痛、哽咽感、头昏、非真实感(人格解体或现实解体)是常见的。同时,几乎不可避免地继发有害怕会死,失去控制或发疯。一次发作一般仅持续数分钟,但有时长些,发作频率和病程都有相当大的变异性。处于惊恐发作中的患者常体验到害怕和植物神

6、经症状的不断加重,这致使患者十分急切地离开他或她所在的场所。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特定情境,如在公共汽车上或臵身人群中,患者以后可能回避这些情境。同样,频繁的、不可预测的惊恐发作可导致害怕独处或害怕进入公共场所。一次惊恐发作常继之以持续性地害怕再次发作。惊恐障碍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伴随显著的社会功能损害,其日常功能甚至明显低于患其他严重慢性躯体疾病患者,如糖尿病、关节炎等。15-59岁人群中发病率0.148%。女性中惊恐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4.8%,比男性多2-3倍。起病年龄呈双峰模式,青少年晚期或成年早期,45-54岁。儿童时期发生的惊恐障碍不易被发现或表现出与教育相关的回避行为。遗传因

7、素:▲惊恐障碍具有家族聚集性;▲惊恐障碍的单卵双生同病率5倍于双卵双生的同病率;▲惊恐障碍的遗传倾向比广泛性焦虑障碍显著。▲非遗传因素对惊恐障碍的发生有重要作用。神经生物学相关因素:▲CO2超敏学说:可能存在CO2感受器的超敏。▲神经递质系统:去甲肾上腺素能NE、多巴胺能DA、5-羟色胺能5HT、r-氨基丁酸能等神经递质系统和焦虑有关;▲神经影像学研究:急性惊恐发作和蓝斑密切相关;恐惧回避和脑皮层的认知、意识活动有关;预期焦虑和边缘叶有关。心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