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理论贡献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理论贡献

ID:21730293

大小:67.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24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理论贡献_第1页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理论贡献_第2页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理论贡献_第3页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理论贡献_第4页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理论贡献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理论贡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理论贡献通过我们对“实践存在论美学”代表观点的梳理,可以看出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理论基础客观上已经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转移到了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逻辑起点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概念(实践观)转移到主观化、个人化的“审美关系”、“审美活动”等范畴上,虽然主观上它想通过维护实践论美学的理论价值,试图从多方面去推动实践论美学的发展,并且这种“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当代建设作提供了一定的思想启示。但是,由于它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论”与海德格尔存在论哲学的“存在论”融合的可能

2、性、可行性、可操作性等问题,未能从学理上进行科学有效地论证的情况下,便提出“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基本要点”,这就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了消解了其理论建构的正面价值,而且暴露了其自身的理论不足。由于朱立元先生的“实践存在论美学”一再认为“实践论美学”(准确说,主要指李泽厚先生早期代表的“实践论美学”),最为根本的理论缺陷是两个:1)对“实践”的理解过于狭隘(最明显的理论表征就是仅仅在物质生产劳动的层面上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概念);2)基本没有超越近代以来主客二分的认识路”。于是,在肯定了海德格尔的“始源性的”“

3、此在在世”(人生在世)的命题可以被当作突破上述“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利器之后,他便开始着手挖掘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与马克思的“实践论”之间的关系与联系,以便使这两者真正地沟通与融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既保证“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创新性”特色,又保证它的马克思主义性质。这种理论尝试的初衷原本是难能可贵亦无可厚非的,但问题是,在“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理论体系中,这两者是否像其所设想的那样能真正地融合?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们查阅“实践存在论美学”论者截至目前的所有文章与著作,不仅没有看到他们对马克思的“实践论”与海德

4、格尔的“存在论”这二者是否能够融通这一“可能性”所作的科学探索;更没有看到他们对马克思的“实践论”究竟如何从学理上借鉴并融合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的“操作性”所作的严谨的理论分析,相反,看到只是他们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论”所作的“存在论”化的误读与处理。譬如,为了探索马克思的“实践论”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融合的“可能性”问题,他们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论”所讲的“实践”的根本内涵理解为广义的人的存在方式,而不是物质生产劳动,以便将其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对接。朱立元先生指出:“从实践着眼审视存在

5、,从现实存在着眼来审视实践乃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精髓”,“马克思的实践观与存在观是内在融通的”,所以马克思的“实践的根本内涵是指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W27°。与此同时,为了使这种“对接”能够更加自圆其说,他又极力地“泛化”海德格尔的基于个体而言的“存在论”,他指出:“所谓人的存在,就是海德格尔的‘此在在世’,也就是‘人生在世,(人在世界中存在)”,因而“按照人生在世的观点,人与世界是不能分离的”,而“在世”“就是人与世界打交道”,“这种打交道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通过有意识的活动与世界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按照马

6、克思主义的观点,这其实就是实践”。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在思维方式上,“实践存在论美学”论者受到了“后实践美学”对实践论美学批判的启发和影响,将美学研究中不同层面随意地混淆,与“后实践美学”对实践论美学的全盘否定的理论态度与思维方法不同,他们还是极力想维护马克思主义在美学研究的指导作用,想维护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概念在美学建构中的应有地位,比如,实践存在论美学论者最近也坚持认为其美学研究“仍然坚持实践美学的大方向”,其哲学根基尽管是“存在论”,却是“马克思以实践论为中心的现代存在论思想”,但是由于其“与

7、‘后实践美学’一样,都没有认清不同层次的美学研究之间的关系,没有对海德格尔的‘此在在世’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观的融合的可能性,以及如何融合作出学理上的论证,倒反使实践美学完全转移到存在论的哲学根基上了”。尽管他反复申明其倡导的“实践存在论美学”依然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或实践唯物主义为基础”,只是“有批判地借鉴、吸收海德格尔后期存在论中的合理因素”。因而对于学界有人对其借鉴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来推进美学研究会把“马克思主义海德格尔化”的这种担心,他认为“没有必要”。事实上“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理论根

8、底和哲学基础已经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转移到了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懂得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在“实践存在论美学”论者的论述中经常能看到类似于下述的前后自相矛盾的现象:一方面,为了保证“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思想基础依旧是马克思主义的,朱立元指出:“实践与存在都人生在世的本体论(存在论)陈述。海德格尔始终没有达到马克思的实践论的高度”,因为“马克思把实践论与存在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虽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