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芦笋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崇明芦笋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ID:21802086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4

崇明芦笋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_第1页
崇明芦笋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_第2页
崇明芦笋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_第3页
崇明芦笋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_第4页
崇明芦笋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崇明芦笋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崇明芦笋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摘要:崇明芦笋产业经过30a的发展,已形成种植面积近667hm2,年产值超亿元的规模,是当地农民增收的主栽品种。该文从崇明芦笋产业现状出发,结合国内外芦笋市场需求,通过调研,分析了崇明芦笋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确保崇明芦笋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为实现芦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崇明芦笋;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S63A1007-7731(2014)09-67-03  芦笋(AsparagusOffialisvar.altilisL.)又名石刁柏,属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

2、有独特的风味,且营养全面,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被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为十大健康蔬菜之首。原产于地中海东岸及小亚细亚,至今欧洲、亚洲大陆及北非草原和河谷地带仍有许多野生种。我国栽培芦笋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清代,在沿海地区各大城市郊区零星栽培,当地鲜销。20世纪60~80年代台湾省的芦笋种植已成规模,20世纪80年代后,因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台湾芦笋的经济效益出现下降,种植基地逐步向内地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芦笋栽培面积超过6.6万hm2,2003年已达10万hm2,成为名副其实的芦笋生产大国。2007年初,由于国际市场芦笋价格上涨,

3、需求量增加,2008年,由于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欧美等国的芦笋进口量急剧减少,但国内的消费量呈上升趋势,使芦笋这一外销产品由出口创汇型向国内消费型转变。目前,我国芦笋种植面积稳定在6万hm2左右。  1崇明芦笋种植与生产现状  崇明自1980年引进芦笋以来,经过30a的发展,2013年的种植面积已达到667hm2以上,占上海地区芦笋生产面积的80%以上,每667m2平均产量从500kg提高到1500kg,每667m2产值由5000元增加至12000多元,年总产值达1亿多元,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1.1生产基地建

4、设初具规模近年来,全县基本形成以港沿镇合兴园艺场、崇明县农业现代园区、绿瑞蔬果专业合作社等为主的现代化设施芦笋规模化生产基地。2013年全县芦笋种植面积667hm2,较2001年的90hm2增长了641%,总产量12000t,较2001年增加了10245t。  1.2设施芦笋四新技术得到实施在芦笋栽培过程中,借鉴国内外先进生产技术,崇明先后引进优质高产杂交一代芦笋品种,开展保护地育苗、避雨栽培、留换母茎采收、病虫害绿色综防等技术的研究、示范、推广及集成应用工作,为绿芦笋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并由此制定了芦笋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规

5、范,现已得到了广泛应用。  1.2.1选用优质高产品种崇明自1980年开始种植芦笋,先后引进mily:微软雅黑,Helvetica;font-size:16px;line-height:28.799999237060547px;"/>  1.2.2改进育苗技术芦笋作为多年生作物,常规育苗采取第一年育苗、第二年移栽,第三年采收的方式。但由于常规育药的育苗、养苗时间长,起产期迟,前期经济效益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而改用当年2~3月保护地育苗、5~6月移栽,第二年春季采收的育苗技术,缩短了育苗和养苗期,提早1a采收,且产量、品质基本不受影响

6、,深受菜农的欢迎。  1.2.3应用避雨栽培技术芦笋茎枯病是制约芦笋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经过市县科研技术部门的科技攻关,采取大棚保护地栽培,减少了台风、暴雨等高湿天气对病害的影响,使芦笋茎枯病的发病率从86.41%~100%下降到5%以下,病情指数由87.6~100下降到5以下,大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目前崇明地区94%以上绿芦笋种植采用避雨栽培技术。  1.2.4推广双季留母茎采收技术为提高芦笋产量,相关技术部门根据芦笋生长发育规律,在吸取浙江高产栽培技术基础上,研发出双季留换母茎采收技术。通过采取选留母茎、涂茎防病、打桩拉绳、薄肥勤施

7、、扒垄土消毒等措施,使芦笋采收期由最初的80d延长到200d,基本实现了绿芦笋的周年生产。该技术已在全县芦笋生产基地示范推广,并推广到江浙地区,深受生产者欢迎。  1.2.5推广病虫害绿色综防技术在做好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的基础上,重点应用绿色防控材料,如采取防虫X阻隔夜蛾类等大型害虫的成虫,用色板诱杀蚜虫、蓟马等小型害虫,用专用性诱剂诱杀害虫的成虫,用杀虫灯诱杀趋光性害虫等,实现了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大大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确保了上市芦笋的质量安全。  1.2.6其它技术措施通过将芦笋留换母茎采收、芦笋特早熟栽培和芦笋秋季延迟栽培等技术的

8、集成应用,使绿芦笋始采期从4月初提早到1月下旬,终采期从6月下旬延迟到10月下旬,采收期由80d延长到200d。新鲜芦笋利用0~3℃低温进行冷藏存储,确保11月至次年1月的芦笋上市,实现了绿芦笋的周年生产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