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珍档为何不会“贬值”

名家珍档为何不会“贬值”

ID:21811650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4

名家珍档为何不会“贬值”_第1页
名家珍档为何不会“贬值”_第2页
名家珍档为何不会“贬值”_第3页
名家珍档为何不会“贬值”_第4页
名家珍档为何不会“贬值”_第5页
资源描述:

《名家珍档为何不会“贬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名家珍档为何不会“贬值”  名家珍档屡现拍场下载论文网    在2007年的秋拍中,张怿伯的《镇江沦陷记》手稿,估价10万至12万元,成交价则达到了万元,无疑创造了一个拍卖神话,因为十年前它的成交价只有万元。1937年12月8日,当时作为江苏省省会的镇江市,先于南京市五天在日寇的铁蹄下沦陷,遭受到一场史无前例的劫难。时任镇江金山公司总经理的张怿伯先生,守厂两月之久,亲眼目睹了日军的种种罪行。回忆两个多月在镇江的亲历之痛,张怿伯以记实述事笔法书写了日寇种种的滔天罪行。当年4月底,《镇江沦陷记》第一稿于兴化完成,6月增补三段内容,8月11日张怿伯先生

2、第一次自费印刷了1000册书多方发送,以激发国人同仇敌忾的抗日精神。  在即将于6月23日举行的上海嘉泰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名人的传记类手稿也成为了焦点,其中最受到市场关注的就要算是新发现的盛宣怀档案。盛宣怀作为近代最重要的实业家之一,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对象。他一生十分注重对相关函件、文稿的保存,为后人留下了多达数十万件的档案资料,被学术界称为“盛档”。“盛档”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王元化先生曾指出:“盛宣怀档案的价值,是其他档案不可比拟的。其存世数量之大,内容之丰,涉及面之广,罕有匹配。更重要的是,它对近代中国史和近代上海史,具有填补空缺的作

3、用。”盛宣怀亲自编定的“亲笔函稿”传世不多,上海图书馆所藏主要为抄件,香港中文大学所藏“盛档”虽多达77册,但“亲笔函稿”仅有4册,即编号一、二、五、六。嘉泰此册拍品,封面有“第三册”编号,正为其所缺之一,具有珍贵的文物和文献价值。除了“盛档”之外,“浙江三杰”之一张美翊存稿,为张美翊及其后人张延章等所作,有大量有关宁波当地风俗、景点、宗谱等人文资料,是研究宁波当地的乡邦文献。另外还有清代左宗棠、曾国藩、曾国荃致沈葆桢信札,沈葆桢,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并参与镇压太平军,林则徐为其岳丈。这些信札是与左宗棠、曾国藩、曾国荃在剿灭太平天国时期的

4、往来信函,可与《李秀成自述》参照对看,是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投资为何不“贬值”    在今年的春拍中,一些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大量重量级的拍品纷纷流拍。在香港佳士得的春拍上,清乾隆御制缂丝《三星图颂》,在2006年春拍时,其成交价则达到了万港元,这件缂丝作品原是晚清北洋大臣李鸿章的旧藏,蓝底五彩织。慈禧太后生前在储秀宫东梢问的墙上也挂了一幅同样的挂轴,可谓流传有序,但最终还是流拍。估价可达2500万港元的白玉痕都斯坦乾隆御题“西昆玉”饮器也惨遭流拍,其在2004年拍卖的成交价为920多万港元。面对重量级拍品的纷纷流拍,投资者无疑要寻找一

5、个避风港,名家珍档便成为其中的选择。  名家珍档之所以能够不“贬值”主要是由两个方面因素决定的,首先就是名人效应加上不可复制性。像前两年曾经出现在古籍拍卖市场上的“大云烬余”的罗振玉旧藏专辑,77件拍品100%成交,原估价近百万元,实际成交总额达万元。据上海嘉泰古籍善本主管崔尔平介绍,这个专辑上的拍品大多经罗振玉亲笔批校,是其藏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北京许多藏家关注多年,各地藏家都亲自到场,其中有多件拍品成交价超出低价近10倍。如《王观堂手抄湘真阁词》为民间罕见的王国维手抄本,以5万元竞拍至万元;《俑庐日札手记》为罗振玉手书墨迹,从5000元竞拍到

6、万元成交。相比其他艺术品,古籍一般不具有复制性,特别是加上名人批注之后,更可谓是独一无二,一旦收藏,市场上绝对不可能出现一模一样的第二件,这与瓷器、玉器收藏有着很大的区别。  另外一个不贬值的因素就是其可以通过出版相关刊物获得附加价值。名家珍档往往是“孤本”,但市场上的需求却是非常大的,这就导致了以“孤本”为蓝本的印刷品也往往身价倍增。张怿伯的《镇江沦陷记》历经动荡岁月,当年印制的书册几乎全部流失,最初的4000本印册目前所知仅存世两册:当年被他埋藏在老家樊川地窖中的一本样书基本完好,赠给镇江档案馆后保存下来;另一本由著名出版人范用先生收藏。在今

7、年的古籍善本拍卖中,也有几本基于名家珍档的出版物。像日本近代影印本《丁汝昌遗墨》,在京城的拍卖中,估价2800至3500元,成交价达到了9350元。此为中日甲午战争中,日军占领刘公岛时,从丁汝昌寓所内获得丁汝昌致戴宗蹇(字孝侯)书信数封,因钦其忠义,据此印成《丁汝吕遗墨》一册。    拍场淘金选择多多    在拍场寻觅名家珍档的时候,不仅仅可以从手稿入手,还可以从手稿本、批注本,甚至是名人在照片的题跋上寻找到投资机会。综观这两年的古籍善本拍卖市场,历代精刻本以及拓本已经成为了拍卖市场上的宠儿,如果其中还有名家批注的话,那会更加“锦上添花”。像今年

8、春拍中,有清代高士奇撰《江村书画目》,题识为“知不足斋传钞石门方氏藏本,己卯九月十七日常熟瞿凤起兄为余购得。”除了公开出版的《江村销夏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