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善、美视界中的伦理

真、善、美视界中的伦理

ID:21847198

大小:61.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5

真、善、美视界中的伦理_第1页
真、善、美视界中的伦理_第2页
真、善、美视界中的伦理_第3页
真、善、美视界中的伦理_第4页
真、善、美视界中的伦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真、善、美视界中的伦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真、善、美视界中的伦理伦理学研究首先需要解决一些前提性问题,而伦理学的学科性质以及善、正义这样一些核心关键词的理论确定,就属于理论逻辑入口的问题。在诸多理论定义中,人们常常概括说,伦理学是一门关于善的学问。大千世界,人类把握世界的学科知识或者方式,抽象到最后被分为真、善、美几大类。善,表达人类世界的“应然”价值取向,关乎社会是否公正、合理以及人类向何处去等等问题。但无论在今天的理论探讨中还是在思想史上,有些伦理理论是在善的宏观视角意义上讨论伦理学,如柏拉图、黑格尔的伦理思想,而有一些理论只是在善的某个领域体现并解释着善,如快乐主义、美德伦理学。这样,我们就看到,伦理学事实上存在着广义的

2、理解和狭义的理解。本文拟就真、善、美视界中的伦理学定位问题作一些探讨。一、把握世界的真、善、美多维视角经典思想家在论述哲学知识类别或人类知识谱系时,曾在各自不同思维体系中给出了不同的知识划分类别。从这些知识类别中,我们大体可以看出人类思想史上对世界的把握方式及其相关认识。柏拉图在他的理念论体系中,为我们构建的是善理念统领一切知识的谱系。善理念据诸理念之最高,各种理念在善的支配下构成了一个理念世界,最下层是各种具体事物的理念,之上一层是数的理念,更上一层是艺术和道德的理念,如美、智慧、勇敢、机智和正义,最高一层是“善”理念。柏拉图有时候认为这个最高的善理念就是神,有时又把善理念看作是神创

3、造世界所需要的‘绝对本质”;认为‘善理念”是宇宙秩序的本质,是所有事物、知识和行动的最高原则,也是所有伦理规范的最后根据,它规定着人类生活的总体和谐与终极目的。柏拉图在《理想国〉的第六卷中说:“如果不知道善的理念,知识再多也没有任何益处。没有一个人在知道善之前能充分地知道正义和美。”而且在柏拉图看来,把伦理学仅仅看成是寻求个人幸福的学问,这种看法是幼稚的。在亚里士多德思想中科学被分为三类:一是理论的科学(sophia理论智慧)包括数学、自然科学和“第一哲学”;二是实践的科学(phronesis实践智慧)主要有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战略学;三是创造的科学即诗学等。还有一部包括亚里士多德

4、若干篇逻辑著作的《工具论》,是一种认识的工具,属于方法论。很显然,在亚里士多德知识体系中,伦理学被表达为实践科学的一部分。然而实践科学又被亚氏确定为是关乎善的学科类别,“伦理学”与‘政治学”虽属并列类别但在他的(〈政治学》中,“善”和‘善政”都是非常核心的范畴。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思维中,政治学高于伦理学因为国家的善治是更大更高的善。不难看到,在亚里士多德这里伦理学是在双重意义上使用的广义上他用实践科学即“实践智慧”(phionesis)做指称在狭义上也就是在人的德性品质意义上他直接用了“伦理学’(Ethics)来指秣就狭义伦理学而言,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更是一种‘美德伦理学”。神学伦理学

5、汲取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思想中客观理念的思想部分,认为神的德性是世界的本质。用神这样一个偶像象征代表世界善的本质。当然这是一种被神化了或者说是被曲解了的客观理念论或德性论。善理念在柏拉图那里表达人类世界的最高本质。在康德话语系统中,善被表达为“绝对命令”。这个德性的“绝对命令”虽然有点类似于柏拉图的“善理念”,属于一种客观的超验的至善本体但不同的是它并不表达自然世界的实然本质,它只是人类社会的应然本质。德性绝对命令在康德思维中属于“心中的道德律”这部分,它没有表达“头上的星空”一自然世界的本质。康德认为,自在世界物自体是人类无法认识的,但人类世界的“道德律”却由人类主体自己确立。康德的

6、“道德律”就是人为自己立法的道德法则的表达,道德绝对命令对于人的世界的意义,在他的知识谱系中也可以反映出来。康德在他的(纯粹理性批判》中把知识智慧及其研究中心概括为三个问题:一是“我们能够了解什么”,二是‘我们应该做什么”,三是“我们可以期望什么”。①理论哲学解决的是第一个问题,实践理性即伦理学解决的是第二个问题,宗教哲学解决的是第三个问题。康德认为,它们扮别构成了人类精神的三种能力,即理论理性、实践理性和判断力。在三部相关著作中,《纯粹理性批判》主要论述认识论《实践理性批判〉主要论述伦理学《判断力批判注要论述美学和目的论基本对应于人类的真、善、美的目的。“我们应该做什么”,这是一个典

7、型的“应然”学科定位范式在真、善、美视界坐标中,它属于“善”的维度。也就是说康德把关乎善的问题域概括为“应该做什么”的问题而伦理学即实践理性就是回答解决这个问题的学问。康德不仅认为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是多维的,而且实践理性即伦理学把握世界的方式是被置于其他理性把握方式之上的。康德强调实践理性“优先”于理论理性,认为哲学应被理解为“求达至善之术”。黑格尔也把伦理的“善”看作是世界秩序或理想王国的本质精神,它是一种最后的绝对的精神,其中也内涵了对柏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