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优秀公开课教案

《逍遥游》优秀公开课教案

ID:21873904

大小:4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5

《逍遥游》优秀公开课教案_第1页
《逍遥游》优秀公开课教案_第2页
《逍遥游》优秀公开课教案_第3页
《逍遥游》优秀公开课教案_第4页
《逍遥游》优秀公开课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逍遥游》优秀公开课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逍遥游》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志、图、名、置、穷”“奚以……为”等文言词句。  2.理清思路,背诵前三自然段,并理解本文想象奇特和善用比喻的特点。3.简单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句段,理解本文想象奇特和善用比喻的特点。教学难点  庄子思想的理解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  我们的校刊《南华春晖》的名称取自哪里,同学们知道吗?对,它来源于庄子的《南华经》。庄子曾在我们东明做过漆园吏,大街上常见的“漆园宾舍”“漆园饭庄”就源自这里。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逍遥游》,了解庄子。  二、知人论世,了解庄子及其作品

2、思想      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3、)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庄子》一书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内篇7篇大体上是

4、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

5、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三、熟读课文  1.学生自读,利用注释工具书把拿不准的字音上到文本中。  2.板书难读字,学生读出字音。  翼徙抟坳堂夭阙蜩决起而飞枪榆枋宿舂粮蓬蒿大知斥鴳数数然恶乎待哉  3.叫4名同学朗读课文,如有问题,师生再纠正。  4.教师做朗读提示。  第一段:“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要把选择问句的语气读出来。“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句中“且夫”是发语词,读“夫”时可稍

6、拉长一些,“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也”后停顿一下,千万注意,“也”作为语气词应放在上半句尾,即“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下文如有类似情况,朗读方法相同。  第二段,应重读“此小年也”“此大年也”“此小大之辩也”中“小”“大”“辩”。  第三段,“故夫”“若夫”中“夫”作为发语词,朗读方法同第一段“且夫”的“夫”;最后,“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应读得干脆而响亮。读出不同对象的口气。  5.借助注释译文粗通文意。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标出不懂的地方,向小组其他成员提问,帮助自己解决。教师巡视中可参与小组的活动。  四、引导学生理

7、清思路(1)文中写了哪些物?它们有何关系?师生明确:物名略小与大(2)文中写了哪几个人?他们做到了逍遥游吗?什么是真正的逍遥游?师生明确:宋荣子列子没有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游无穷五、布置作业  熟背课文前三自然节第二课时一、检查学生背写课文情况  爬黑板、同时指名学生单独背  二、归纳文言知识,巩固识记理解  1.通假字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三餐而反(2)小知不及大知(3)此小大之辩(4)而征一国者(5)旬有五日(6)御六气之辩  2.特殊句式  找出下面特殊句式译成现代汉语,并掌握其用法。  奚以……为  答案:1

8、.(1)“反”通“返”(2)“知”通“智”(3)辩”通“辨”(4)“而”通“耐”(5)“有”通“又”(7)“辩”通“变”  奚以之九万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