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研究综述

郁达夫研究综述

ID:21893825

大小:6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5

郁达夫研究综述_第1页
郁达夫研究综述_第2页
郁达夫研究综述_第3页
郁达夫研究综述_第4页
郁达夫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郁达夫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04-2013年郁达夫研究述评摘要2004—2013年关于郁达夫的研究成果显然是不及20世纪80年代丰硕的,但就总体而言还是沿着上阶段的方向在进展,没有出现严重断代现象,研究成果也尚属丰富。从研究内容和方法上看,在保持传统研究习惯的前提下,因研宄队伍的不短壮大,一些以往的蒙尘领域得到开掘、理论方法也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更新。木文搜集了近十年关于郁达夫研究的论文,根据研究内容以及方法的异同,粗略地进行整理分类。关键词小说散文旧体诗比较文学心理学社会学一、小说一直以来对于郁达夫小说方面的研究是取得成果最丰富,也是研宄视域最宽广的,可以说近十年的研究依然保持了这一特色。下面主耍从比较文学、心理学、社

2、会学等视角对郁达夫小说研宄成果进行简单分类。1、比较文学郁达夫出生在浙江富阳“一个县城里的书香世家,在洪杨之后不曾发迹过的一家破落乡绅的家里”,®应该说郁达夫在未留学日木之先已接受了良好的中国传统教育,留日之后乂受到丙方思想的熏陶,正如郁达夫在其自传里所说:“伊孛生的问题剧,艾伦凯的恋爱与结婚,自然主义派文人的丑恶暴露论,富于刺激性的社会主义两性观,凡这些问题,一时竞如潮水似的杀到了东京,而我这一个灵魂洁白,生性孤傲,感情脆弱,主意不坚的异乡游子,便成了这洪潮上的泡沫,两重三重的受到了推挤,涡旋,淹没,与消沉。”@在其文章中也曾多次提起屠格涅夫、佐藤春夫对他文学创作的影响。因此用比较文学的方法

3、来考察郁达夫的小说是科学的也是必要的。正如郭沫若所说:“中国文艺是深受日木洗礼的。”易国定的《郁达夫的“自我小说”与日木“私小说”之比较》(《东北亚论坛》,2004年5月,第13卷第3期)中认为:“郁达夫由于独特的性格、气质和遭际,对于日木“私小说”的接受尤为深刻。”该论文在借鉴日木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郁达夫的“自我小说”与日木“私小说”之影响关系的探讨以及对两种文学现象的异同的比较分析,进一步认识了郁达夫“自我小说”与日木“私小说”的创作个性和创作特色及中日两国的文化和民族审美心理的异同。男外,童晓薇的《1921年的郁达夫与佐藤春夫-中日文学史上的一个生动而真实的断

4、片》(《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02期)、倪祥妍的《佐藤春夫对郁达夫艺术观的启示》(《文艺争鸣》,2010年21期)、翟莲花的《欲驾飞涛驰白马潇湘浙水可通潮-浅议郁达夫《沉沦》与佐藤春夫《田园的忧郁》的接点》(《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等文章在不同方而分析论证了佐藤春夫对郁达夫的影响。类似的研宂还有以下文章:蒋家国的《劳伦斯与郁达夫小说的性伦理思想》(《中国文学研宂》,2009年03期);张晓®的《暴露与忏悔一一卢梭<忏悔录>对郁达夫散文的影响探析》(《柳州师专学报》,2009年12月,第24卷06期);倪祥妍、方汉文的《跨文化视域中的“零余者”一一郁达夫与葛西

5、善藏比较研宂》(《学术界》,2010年10期);孙文君的《郁达夫“零余者”形象对屠格涅夫“多余人”的继承》(《文学界(理论版)》);李新东的《人生历程与小说创作一一郁达夫与玄镇健小说创作背景比较分析》,(《长江大学学报》,2011年09期);《郁达夫与玄镇健小说的第一人称叙事方式比较研宂》(《当代小说(下)》,2010年07期);倪祥妍的《郁达夫对自然主义文学的批评与借鉴》,(《文艺争鸣》,2011年01期);单大欣的《川端康成与郁达夫性爱描写比较研宂》,(《文学教育(中)》,2011年03期);曹莹的《鲁迅与郁达夫小说的人文主义比较》(《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S2期);贺玉高

6、的《郁达夫与王朔:现代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江汉论坛》2011年09期);王福和的《郁达夫小说中的屠格涅夫影响》(《名作欣赏》,2013年06期);张杨、侯宇的《田山花袋与郁达夫的自然美源泉研宂》,(《考试周刊》,2013年60期);江冬梅、刘青的《文艺是生命的言说一一柏格森与郁达夫的小说理论》,(《名作欣赏》2013年14期)。2、心理学郁达夫的短篇小说集《沉沦》一出版就在国内文坛掀起轩然大波,同名小说《沉沦》更是受到极大关注,原因是小说中充满了对自我性欲与变态心理的露骨描写。赵艳花的《郁达夫的情欲书写与弗洛伊徳的精神分析学说》(《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10期)中认为:“西方文化和円

7、本文学给了他巨大的勇气,而弗洛伊徳的精神分析学说为他的情欲书写提供了理论资源”。另外,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也被应用到对郁达夫小说的研究中,区艳芳的《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解读他的悲剧一一浅析郁达夫《沉沦》中的人物形象》(《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1期》认为《沉沦》中主人公带有神经质的敏感,在数年的异国他乡生活中,他的各种基本需求不能逐步得到满足,甚至是一层又一层的自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