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柳琴戏的传承价值和未来的价值体系

浅谈柳琴戏的传承价值和未来的价值体系

ID:21985259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6

浅谈柳琴戏的传承价值和未来的价值体系_第1页
浅谈柳琴戏的传承价值和未来的价值体系_第2页
浅谈柳琴戏的传承价值和未来的价值体系_第3页
浅谈柳琴戏的传承价值和未来的价值体系_第4页
浅谈柳琴戏的传承价值和未来的价值体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柳琴戏的传承价值和未来的价值体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柳琴戏的传承价值和未来的价值体系一、引言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丰富传统文化的民族。其中柳琴戏是老百姓历来钟爱的一种地方戏曲。根据历史记载,柳琴戏的产生有着它特定的历史与时代背景。最开始是在灾民中口口相传,主要是为了谋求生存,自己创造出来的一种曲种,这种曲种的特别之处是在于可以随意自由的哼唱。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历了两百年的不断沉淀与演变,最终成为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柳琴戏。该曲种有着自己独特魅力,历来被人们称为怡心调。首先,柳琴戏的唱腔不同于其他戏曲,更为别致动听,男唱腔有力粗犷,女唱腔则婉转悠扬。其次,由于柳琴戏特定的文化背景,决定它的演唱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2、这为演唱者的创造力发挥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最后,柳琴戏的节奏多变,转调复杂,让人心情舒畅。二、柳琴戏的起源与分布对于柳琴戏的探讨有好几种,其中最为可信的是肘鼓子。通过这个,我们可以对柳琴戏的起源进行了解。肘鼓子同周姑子谐音,民间流传此人原为临沂城北一尼姑,发生水灾,在同灾民们一起乞讨的过程中,教授灾民一些小调,这些小调在流传的过程中吸收一些其他民间小调的精华,可以说形成了柳琴戏的最初形态,主要被灾民传唱。乾隆二十五年(1760)修《沂州府志》卷四风俗载:山东十府惟沂最贫。土多硗瘠,家鲜盖藏。根据史料可知,即使没有自然灾害,贫苦的农民也会外出乞讨,这对他们来

3、说已经形成了风俗,柳琴戏依托风俗发展起来。根据上文介绍,我们可以大致判断柳琴戏的起源,拉魂腔的音调原型是肘鼓子音调。在灾民传唱的过程中,借鉴其他的艺术形式,如花鼓等说唱艺术、柳子戏、拉纤号子等民间小调,在不断的融合过程中,发展成为一种地方曲种。拉魂腔的起源地区是临沂、郯城一带。三、柳琴戏的传承价值(一)拉魂腔民间小戏从乾隆年间开始,到新中国的成立。柳琴戏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拉魂腔从一开始单调的说唱小曲,到丰满的唱腔和完善的表演,从而成为城市里的民间小戏,经过了四个特定的时期,分别是唱门子、对子戏、抹帽子戏和十人成大班。第一个时期,唱门子:这是柳琴戏最早

4、的时期,即说唱时期,由一个或者几个人用肘鼓子、花鼓调等比较单调的曲艺进行说唱演绎。也就是俗称的唱门子。以往在农闲的时候,有一些艺术能力的农民往往会结成对子,走门串户的通过这种表演进行乞讨。第二个时期是对子戏:在一些流传下来的历史材料中有咸丰三年粮食贵,缴了粮食顾不住吃。万般处在无可奈,拜了师傅去学戏的表达,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在清代的咸丰年间,柳琴戏已经有比较完整的社团机构。第三个时期是抹帽子戏时期,早期柳琴戏的演出以家庭为主体进行,成员人数一般是七八人,有时候会发生人数不够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会通过合并的方式来凑够人数,也就是所谓的碰班。第四

5、个时期是十人成大班,经过抹帽子戏时期的发展,柳琴戏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成为了一种职业性的班社,在民间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俗语:七忙八不忙,九人看戏房,十人成大班,便是这样来的。(二)正式冠名柳琴戏新中国成立后,拉魂腔在一段时期内被称为四平调。1953年,经过相关部门的探讨,因其唱腔独特,耐人寻味,倍受群众喜爱,广泛流行于鲁苏豫皖接嚷地区。在1954年华东地区戏曲汇演时,拉魂腔小戏《喝面叶》艺惊四座,大受好评,专家们据其伴奏的主要弹拨乐器,状似柳叶的土琵琶定名为柳琴戏。之后在很多地区,如鲁南、苏北,组成了相应的专业剧团,从此柳琴戏在中国戏曲种类中取得了一席

6、之地。2006年5月,枣庄市艺术剧院(柳琴戏)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柳琴戏的现状与未来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戏曲文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占有的空间越来越小,喜爱的人数不多,表演不能迎合观众的喜好,没有足够的生命力。即使是被视为国粹的京剧,也难逃这样的命运。在经济发展的今天,有以下这些原因阻碍了柳琴戏的发展。第一,表演剧团不能盈利。通过对柳琴戏的历史分析,我们知道柳琴戏起源于民间,乡土气息浓厚,主要是在农村进行表演。但是现在的农村用以往的区别很大,会看戏的人群越来越少,戏曲下乡的机会也不多。作为柳琴戏的

7、主要观众农民已经不能支持柳琴戏的发展,人们开始淡忘柳琴戏这一戏曲。观众的减少是直接导致柳琴戏剧团不能盈利的原因,因此,在未来发展中,要积极鼓励戏曲下乡。第二,政府对于柳琴戏的支持并没有做到位,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设备更新不及时,也没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有时甚至连剧团基本的表演也不能够维持。因此资金的缺乏可以说是直接导致柳琴戏剧团难以维持的原因。在未来发展要加大对柳琴戏的政府投资。第三,缺乏柳琴戏的人才,没有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戏曲要健康传承与发展,需要大批的人才,但是现而今很少有人愿意学习柳琴戏,这也是柳琴戏文化慢慢淡化的文化因素。人才才是戏曲发展的保

8、证。四、结语同很多其他的戏曲一样,柳琴戏的发展面临困境。但是作为传统戏曲文化的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