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记叙文结尾17法

高考作文:记叙文结尾17法

ID:22029756

大小:2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6

高考作文:记叙文结尾17法_第1页
高考作文:记叙文结尾17法_第2页
高考作文:记叙文结尾17法_第3页
高考作文:记叙文结尾17法_第4页
高考作文:记叙文结尾17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记叙文结尾17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考作文:记叙文结尾17法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外,还得受“开头”的制约,这样说来,结尾就更难写了。人们称好的文章的结尾为“豹尾”,从中考作文来看,虽然不一定要求篇篇文章的结尾都是“豹尾”,但也要求结尾简练、生动、恰到好处。  一般说来,同学们的作文结尾易犯的毛病有:①画蛇添足。即全文已结束,本可耐人寻味,但

2、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哆嗦几句,把无需交待的人物下落一一交待,把本可悟出的含义一语捅破。②空喊口号。在结尾处为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大喊着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口喊,这种结尾大煞主题。③拖泥带水。结尾意思已经明了,却迟迟不肯收尾,冲突了文章的主题。下面介绍几种作文结尾方法:  1、祝愿法  文章的结尾,表达作者的祝愿、愿望,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的结尾:“愿母亲在地下安息!”就是这样。  2、评议法  记叙文结尾,篇末往往有个简短的评议或评述。例如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就有这样的结尾: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潮湃的优秀诗人,

3、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3、扣题法  文章的结句与标题呼应相扣,例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的结尾,就用了这样手法。请看: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象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4、道具法  文章始终贯穿着某一件事物,并以这件事物作为故事的终结。例如江耀辉的《红军鞋》:  “幸好除了子弹打的那个洞以外,别处还没有破,我赶忙把它脱下来,磕掉泥巴,又挂在腰上。”这个结尾就以贯穿文章始终的红军鞋作为故事的终结。  5、终结法  文章的结尾,把故事的终结交代给读者,以此来作为故事的结尾。

4、如罗广斌、刘德彬、杨益京三人写的《挺进报》的结尾就是这样:  “革命同志以无比的机智战胜了敌人,保全了党组织。”这个结尾就交代了故事的终结。  6、直抒胸臆法  文章结尾,作者毫不掩饰地把自己的希望和内心感情直接写出来。如碧野的《天山景物记》就是这样结尾的:  “朋友,天山的丰美景物何止这些,天山绵延几千里,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有奇丽的美景,你要我说可真说不完。如果哪一天你有豪情去游天山,临行前别忘了通知我一声,也许我能给你当一个不很出色的向导。不过当向导在我只是一个漂亮的借口,其实我私心里很想找个机会

5、去重游天山。”这个结尾就表达了作者的希望。  7、烘托法  结尾把环境气氛加以烘托,给人更强烈更深刻的印象。如杨沫的《坚强的战士》就是这样结尾的:  声音开始是林红一个人的,以后变成几个人的,再以后变成几十个、几百个人的了。这口号声越来越洪大,越壮烈,越激昂,好象整个宇宙充满了这高亢的呼声。  8、推测法  文章结尾时,对文中所写的人和物想作个交代,但又没有确凿根据,或者就是为了制造一种悬念,于是就用了推测法。例如《孔乙己》的结尾: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句子的“大约”二字即说明是推测了。  9、对比法  结

6、尾时,把人物或事件的几个方面进行对比,使之更加鲜明突出。例如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的结尾:  “你的忠实的朋友——从前是个正派人,可是现在成了伪证犯、小偷、盗尸犯、酒疯子、舞弊分子诡讹诈专家的马克。吐温。”  10、绘景法  以描写景物作为结尾。如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风,更猛了。雪,更大了。  11、时空法  结尾处点明时间或地点。如《海市》:那真实的海市并非别处,就是庙岛群岛。  12、怀念法  文章结尾处表达出深厚的怀念之情,给人们留下不尽之思。如方纪的《挥手之间》就在结尾处表达了这种感情:  十几年来,延安机场上送行的情景

7、常常出现在眼前:主席站在飞机舱口,用坚定的目光望着送行的人群,用宽大的手掌握住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慢慢举起,举起,然后用力一挥,停在空中在他面前,无数的战士正朝着他所指的方向奋勇前进。  13、意外法  文章结尾,使人感到出乎意料。如莫泊桑的《项链》:  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14、总结法  文章结尾处把全文内容作个总结,有的还把全文的中心思想归纳出来。如马识途的《我们打了一个大胜仗——四川抗洪救灾记事》的结尾:  四川的党政军民,在这次抗洪救灾向自然作斗争的总体战中,为了抢救国家物资和人民的生命

8、财产,他们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充分发挥了人定胜天的无比威力,打了一个大胜仗!  15、呼吁法  文章结尾,向读者发出呼吁。如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  救救孩子  16、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