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修正案中行贿问题探析

刑法修正案中行贿问题探析

ID:22125483

大小:5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7

刑法修正案中行贿问题探析_第1页
刑法修正案中行贿问题探析_第2页
刑法修正案中行贿问题探析_第3页
刑法修正案中行贿问题探析_第4页
刑法修正案中行贿问题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刑法修正案中行贿问题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刑法修正案中行贿问题探析腐败最古老的原意是指﹕物质,尤其是食物腐烂变质。如“太仓之粟,际际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后来腐败一词引入了政治学,始于西方。所以腐败是全世界范围内存在的,它属于历史范畴是历史阶段和社会阶段的特有产物。然而贿赂是腐败最明显的表现形式,贿赂罪主要可以分为受贿罪和行贿罪。本文结合相关学者研究,重点探讨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中行贿的相关问题。一、行贿犯罪的基本问题(一)行贿现象的存在腐败不是中国特有的,它是全世界范围内存在的,它属于历史范畴,是历史阶段和社会阶段的特有产物。然而贿赂是腐败最明显的表现形式

2、,贿赂罪主要可以分为受贿罪和行贿罪。多数学者认为,行贿与受贿都是独立的犯罪,二者并不一定是必要的共犯。贿赂罪本身就是一个隐蔽性极强的犯罪,这样受贿者会更加有恃无恐,一般情况下,行贿行为是一种主动行为,受贿是由先前行贿行为引起的一种被动行为。当然,也存在有些情况,行贿的原因复杂是行贿者处于一种被动形态而行贿。若用因果辩证的角度来看没有行贿者得需求,没有行贿行为就没有受贿行为。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对于贿赂犯罪一直处于重受贿,轻行贿,民众对于一般受贿者会持以一种宽容甚至是理解的一种心态,从客观上无疑是滋生了行贿者是无忌惮的行为方式。长期的司法

3、实践情况表明,在行贿与受贿这一对对合性犯罪中,行贿犯罪对受贿犯罪的作用不可低估,在不少情况下,行贿往往起着始作俑的作用。而长期以来,我国从立法到司法对行贿罪惩处的重视不够,严重影响了对腐败犯罪的遏制效果。(二)且勿重受贿,轻行贿目前,我国的行贿之风猖獗无度,行贿犯罪日益猖獗与司法底线的一再退让成了反腐中最大的矛盾问题,极大程度上危害了社会的政治稳定,对国家机体和政治生态危害严重,总体上多社会危害性极大。惩处行贿罪应周全考虑包括大众群体的期待可能性、认同感、接受的程度。刑法是社会物质经济条件与社会所处时代的其他上层建筑综合作用的产物。因

4、此,立法建议应当尽可能对这些因素进行周全的考虑,必须说明完善立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受贿罪被民众所深恶痛绝,受贿犯罪是以违反义务为内容的,是一种身份犯,主体为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侵犯的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以及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乎民众对受贿,特别是在司法环节基本现象都是偏重对受贿罪的打击力度,相对偏轻了行贿犯罪的打击力度。折射出我国对行贿犯罪所一贯实行的“厉而不严”刑事政策,刑罚苛刻严厉但刑事法X却不严密。(三)治理行贿犯罪不能“暴风骤雨”,要“细水长流”当犯罪人有可宽恕或部分可宽恕的合理理由时,就应该宽恕或部分宽恕犯罪人。如果

5、刑法对人的要求与人们的内心信念相矛盾,人们就会想方设法逃避,只有蕴涵着善良观念的刑法才能培养人们信仰刑法的观念。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人性的认识影响了行贿犯罪的诱因,我国是礼仪之邦的大国,礼在儒家思想中起到重大作用,它强调的是一种人际关系中的上下尊卑,等级有序,官本位主义严重。这种思想是根深蒂固封存进了人们的骨子里,在礼尚往来的过程中,官员的礼往往要比普通民众的多且贵,这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价值取向对民众心理的消极影响根深蒂固,给社会各个方面造成了巨大的消极影响。对于行贿“严打”或许短期内可以立竿见影,可行贿原因复杂犯罪诱因涉及几千年传统

6、文化思想的根深蒂固,习近平总书记说“增强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居安思危反腐工作要常抓长抓。”对于反腐中行贿一环节我们应做到经常抓,长期抓,这种做法能够潜移默化民众对于意识行贿危害的重要作用,是一种长期思想的建设。二、关于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中行贿问题探析(一)完善行贿罪罚金刑的必要性现行刑法对行贿罪的处罚主要是以人身处罚为主,除了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况下规定了可以没收个人财产外,其余的行贿罪都没有财产刑的规定。《刑九(草案)》将《刑法》第三百九十条修改为:“对犯行贿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

7、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对多类行贿犯罪增设了罚金刑。我国对行贿罪的刑罚在世界各国中应属最重,但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厉而不严,正确的选择应该是严而不厉,我们深以为然。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刑法的经济分析的视角是刑法成本与刑法效益、犯罪成本与犯罪效益之间的对比关系,于是增加罚金刑无疑提高了犯罪成本,给行贿人从心里程度上有很大程度的威慑力。交易必须考虑成本支出与效益之间的关系。对于有预谋的故意犯

8、罪来说,犯罪人会在犯罪风险(成本)与收益之间作出权衡,从而周密策划犯罪。当成本低于收益时,犯罪人愿意积极实施犯罪;当收益低于风险时,行为人会考虑放弃犯罪。1.行贿犯罪的经济分析模式:行贿者行贿的原因十分复杂,有的是想专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