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电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应用型本科电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ID:22132877

大小:5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7

应用型本科电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_第1页
应用型本科电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_第2页
应用型本科电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_第3页
应用型本科电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_第4页
应用型本科电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应用型本科电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应用型本科电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摘  要】 本文在分析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我校电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改革和研究为例,力图探索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构建能有效训练学生分析、设计、应用、创新能力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电类专业 实践 创新能力  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大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接受高等教育的渴求也不断上涨,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与此同时,随着国家经济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社会迫切需要大批知识与技能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在此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教

2、育作为一个新概念开始提出并付之实践[1]。  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应具备两大特征[2]:一是本科教育,必须符合本科教育的学业标准;二是应用型,它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也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科学定位和办学方向的着眼点。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该既强调培养“就业竞争能力”,也强调“发展后劲”,更强调在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但是,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由原专科层次的高校升格演变而来,受院校历史及长期以来形成的工科传统教育模式和体制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过程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计划的制订大多参考重点工科大学同名(类)专业的模式,专业课程

3、体系及学时设置上偏重理论,实践环节课时较少;实践教学环节针对性教材严重缺乏,内容老化,跟不上技术的快速发展;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手段和过程设置跟不上现代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以及对人才知识和能力结构的新要求;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强化程度不足,等等。  由此产生了这样一种现象:学校培养的学生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扎实,但是创新能力较弱,实践动手能力不足;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对人才的能力和知识结构的期望差距较大,应用型人才特点不明显;毕业生进入社会的综合竞争力较弱,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等等。因此,进一步提高对专业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全面和系统地设计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

4、系,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迫切需要。  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我校电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改革和研究为例,力图探索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构建能有效训练学生分析、设计、应用、创新能力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二、电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总体思路电类学科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学科。应用型本科电类专业面向生产实际和工程技术开发,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它将传统的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X络通信、信息处理等新技术相结合,具有多学科有机融合、交叉复合的专业特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紧密,实践教学的要求很高。  与国外很多同

5、类高校相比,我国尚未形成与应用开发型人才特点相适应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电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尚在探索之中,多数学校的教学计划是在原同专业专科模式的基础上,参考老工科学校的教学计划修订而成,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并建立起应用型本科学生能力培养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我校在制订电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尤其是实践教学体系设计过程中,按照“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学生的基本工程素质、专业基础实验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起集科学分析能力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综合设计能力培养

6、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体化实验教学平台,形成了以提高实践能力为核心、工程训练为基础、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分层次、系统化、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探索为电子、通信和信息类等专业培养出适应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基本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途径。  三、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1.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1)改革课程体系,加大实践教学学分比重。  传统的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科大学,由于学生本科毕业后的去向多选择为继续深造,因而,在设计教学计划时,一般都比较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数理基础和专业理论修养,而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比例相对较低,例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教学计划制订指导意见中,集中实践

7、教学环节的学分分配比例仅占8%左右(如图1所示),国内其他同类大学也基本如此。  总学分≥160学分100%课堂教学(约占92%)高级课程:约占5%专业课程:约占17%学科群基础课程:约占20%通修课程:约占50%集中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课程  实习、专业实习等(约占8%)图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教学计划学分分配比例而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尤其是刚升格为本科的院校,学生本科毕业后的去向大多是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继续深造的学生比例相对较低(一般为10~20%左右),因此,在为学生打下较深的理论基础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