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尾砂料浆流变特性试验报告

全尾砂料浆流变特性试验报告

ID:22199164

大小:13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7

全尾砂料浆流变特性试验报告_第1页
全尾砂料浆流变特性试验报告_第2页
全尾砂料浆流变特性试验报告_第3页
全尾砂料浆流变特性试验报告_第4页
全尾砂料浆流变特性试验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尾砂料浆流变特性试验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全尾砂料浆流变特性试验报告1实验的研究意义与目的随着充填技术得到国内外矿山的广泛应用,充填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对于矿山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尤为重耍。尤其是深井矿山,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相对高差增人,输送管道的长度増长,输送系统复杂性加人,出现堵管爆管事故的几率大增,同时事故处理难道也加大,对生产造成的损失严重。如何确定合理的料浆配合比和管道参数以确保充填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尤其对于高浓度充填料浆仙言,由丁•高浓度料浆展结构流体,在管道输送过程屮管道阻力损失较大,需要准确了解料浆的流变特性和输送阻力损失才可确保系统的稳定

2、性和安全性,因而对高浓度充填料浆流变特性和管道输送性能的研究是充填技术发展的重要课题。对于具体矿山而言,W奋明确高浓度料浆的流变特性和管道阻力损失参数才能确定应用高浓度自流输送的条件,从而为充填系统设计和运营提供依据。本试验以邯郸西也门铁矿全尾砂作为充填赀料,以标号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以及粉煤灰作为胶凝材料,采用正交设计法设计试验方案,利用RheolabQC旋转流变仪对高浓度全尾砂料浆进行流变测试试验,研究质量浓度、灰砂比、粉煤灰掺量等三冈素对流变参数的影响规律。2实验材料及设备2.1实验材料试验选用两石门铁矿全粒级尾砂、粉煤灰、

3、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和自来水为原材料。2.2实验设备实验设备有:JA1003电子秤、RheolabQC旋转流变仪、量筒、移液管、玻璃棒、烧杯(200ml)、药勺等。3实验原理木试验采用均匀设计法來设计实验方案。正交试验设计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一种设计方法,它是根据正交性从全面试验中挑选出部分冇代表性的点进行试验,这些有代表性的点具备Y“均匀分散,齐整可比”的特点,正交试验设计是分析因式设计的主要方法。是一种高效率、快速、经济的实验设计方法。根据试验因索和水平的个数,选择正交表L9(34)进行冇空列的正交试验,最终试验方案如下所示。

4、表1正交实验因子水平表因素质量浓度灰砂比粉煤灰掺量(水泥:粉煤灰)水平170%1:41:0水平272%1:51:0.3水平374%1:61:0.6水平476%1:71:0.9表2正交实验表头设计列号ABC因素质量浓度灰砂比粉煤灰掺M表3正交试验方案表实验号ABC质景浓度灰砂比粉煤灰掺景实验170%1:41:0实验270%1:51:0.3实验370%1:61:0.6实验470%1:71:0.9实验572%1:41:0.3实验672%1:51:0实验772%1:61:0.9实验872%1:71:0.6实验974%1:41:0.6实验107

5、4%1:51:0.9实验1174%1:61:0实验1274%1:71:0.3实验1376%1:41:0.9实验1476%1:51:0.6实验1576%1:61:0.3实验1676%1:71:04实验方法4.1考察因素实验考察的因素主要有:质量浓度、灰砂比、粉煤灰掺量1)质景浓度:试验尾砂浆的浓度,实验考察范围为70%〜76%;2)灰砂比:充填料浆中水泥加粉煤灰与全尾砂的质量之比,实验考察范围为1:4〜1:7;3)粉煤灰掺量:水泥和粉煤灰质量之比,实验考察范ffl为1:0〜1:0.9;4.2配合比试验方法1)物料计量根据配合比要求称量充

6、填物料,水泥、粉煤灰、尾砂用电子秤,称取自来水用量筒计量。2)制浆将称量好的充填物料倒入烧杯,根据质量浓度要求,加入称量好的水,人工充分搅拌均匀形成充填料浆。3)流变试验将烧杯放在RhcolabQC旋转流变仪上进行剪切流变试验,得出剪切放力随剪切速率的变化曲线。4)重复实验三次取平均值,以求得实验数据的准确性。5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方案将测得的剪切应力随剪切速率的变化曲线进行线性拟合,得出的流变参数结果如'卜*表所示表4流变参数序号屈服应力/Pa塑性粘度/Pa•s实验17.53710.1326实验27.47280.1725实验37.512

7、60.2184实验47.31980.2711实验516.87340.1854实验617.75600.1902实验714.15330.2592实验817.12750.3044实验920.10570.2501实验1019.35690.3076实验1129.59600.2937实验1228.97630.3578实验1346.86730.4541实验1445.99480.5022实验1546.49680.5575实验1642.35740.62126实验结果分析6.1极差分析极差分析可以直观、简便地得出各因素对屈服应力影响的大小,如表5所示。表

8、5屈服应力和塑性粘度极差分析因素水平屈服应力/Pa塑性粘度/Pa•sABCABC17.46122.84624.3120.1990.2560.309216.47822.64524.9550.2350.2930.31832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