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创新与三农问题的突破

组织创新与三农问题的突破

ID:22221162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7

组织创新与三农问题的突破_第1页
组织创新与三农问题的突破_第2页
组织创新与三农问题的突破_第3页
组织创新与三农问题的突破_第4页
组织创新与三农问题的突破_第5页
资源描述:

《组织创新与三农问题的突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组织创新与三农问题的突破“三农问题”不解决,我国的现代化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中央先后就此制定了许多政策措施。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2004年开始连续下发四个“一号文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特别是2007年1月中央下发的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的“一号文件”,明确了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借此,作为理论工,应积极了解和分析当前“三农问题”存在的矛盾及其本质,寻求解决问题的切人点和突破点,以从根本上彻底化

2、解矛盾,促进现代农业的尽快实现。一、“三农问题”的本质分析1.我国农业的特性。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因为农业生产是有限的,土地不能再生;消费还受恩格尔法则的约束。同时,农业既是经济生产,又是自然生产,是生产有生命的物质,如植物和家畜,要经受市场和自然两种风险,是一项风险产业。自然风险有水、旱、风、病虫等灾害;市场风险是供求关系多变,产品不易保质储藏,与工业产品相比,具有较强的时效性,风险更大。中国有世界近22%的人口,但耕地面积只有世界耕地面积的6%左右。根据Hecksher-ohlin的资源禀赋理论,我国是一个土地稀缺但劳动力充裕的国

3、家,概括起来我国“三农问题”的特征为:(1)土地人均面积少且细碎(表1);(2)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但农民素质低下;(3)市场化程度低,主要表现为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意识谈薄,面对市场竞争的能力不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解决“三农问题”不能照搬国外模式。我们要牢记中国国情,充分认识农业产业的特性。“三农问题”的本质。关于中国“三农问题”症结的判断,迄今仍然歧见纷呈,比如,农民的收人过低,农民过多,土地产权不明,农民负担过重,农民权利缺乏,农村政府机构膨胀,等等。从“三农问题”的种种表现来看,这些说法当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深究起来

4、,我认为这些道理也仅仅是从表象来说的道理。那么三农问题”真正的本质是什么呢?中国的“三农问题”,本质是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冲突和矛盾。对于小农经济与市场这种“不共戴天”的紧张关系,马克思曾有过十分深刻的阐述。导致小农经济的直接原因在于:大工业的发展破坏了农村家庭手工业;土地逐渐贫瘠和枯竭;公有地被大土地所有者所霸占;资本主义大农业加人了竞争,等等。显然,在这些因素的背后,我们都可以找到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因此,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和把握必须以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为基本前提,任何离开这个矛盾来观察“三农问题”,都是幼稚的、

5、肤浅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治表之举。二、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农业产业化明确了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和冲突才是“三农问题”真正的症结所在,那么解决“三农问题”就是要解决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就是变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为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的大生产;变一家一户生产的只能上集市经营的农业小商品为有组织、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的符合现代化国际国内市场要求的农业大商品;变因受小生产制约而相对贫困的农村生活为社会主义小康化的现代农村生活,即社会主义新农杖。20世纪80年代我国改革了人民公社式的农业集体化,重新复活了小农经济,实行家庭承包

6、责任制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在市场经济日臻完善的今天,小农经济的分化和解体也已成为必然,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种分化和解体大大加速,从而使得“三农问题”演化为“三农”危机,以至成为社会的焦点。其实承包制的成功只是证明了小农经济的合理性,并没有证明小农经济的优越性和先进性,承包制的核心是分地,分地的政策之所以能够得到农民的支持,其主要原因在于:(1)中国小农经济的生产力与分田到户的生产关系是内在吻合的;(2)由现有的农业生产工具的水平所决定。这也表明,只要中国农民的原始生产力性质不变,农业的生产关系就只能是小农经济的结合方式。目前,

7、中国现代意义上的”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于,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的市场经济导致了小农经济生产关系的破产,而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表现为市场的扩展和交换的深化--即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在农产品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同时增加就是生产力提高的最有力的依据,这也是改革家庭承包制时机成熟的标志。以上论述也证明了,重视“三农问题”,历届政府都是作为根本问题提出的,但政府的行为却一直没有从改造生产方式人手,没有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生产,而总是从枝枝节节的减负人手,这不但解决不了问题,相反使矛盾日益扩大化、全面化、体制化。改造生产方式的根本途径在于推进农业的现代

8、化,而切人点则是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因为只有实现了农业产业化才能得到农产品的市场化。经过深加工的高品质农产品上了大市场,农民才能从农产品的增加值中获得更多效益,并且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非农化,从而切实提高收入。三、解决三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