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的实践与反思——马兴国

校本研修的实践与反思——马兴国

ID:22301619

大小:10.42 MB

页数:198页

时间:2018-10-20

校本研修的实践与反思——马兴国_第1页
校本研修的实践与反思——马兴国_第2页
校本研修的实践与反思——马兴国_第3页
校本研修的实践与反思——马兴国_第4页
校本研修的实践与反思——马兴国_第5页
资源描述:

《校本研修的实践与反思——马兴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校本研修的实践与反思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旬阳县位于陕西东南部,地貌以中山为主,汉江旬河横贯其中,山大人稀,沟壑密布,自然条件较差,国土面积3554平方公里,人口45万,辖28个乡镇,现有中小学104所,在校学生总数61657名,专任教师3308名,1997年“两基”达标,2008年通过省政府“双高普九”验收,2009年9月成功创建省级教育强县。校本研修的实践与反思校本研修的实践与反思我县属陕西省第二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县之一,2003年秋,全县初中、小学同步进入课改。面对如春潮般涌来的课程改革,广大教师既有被新理念冲击的兴奋,但更多的是困惑与迷茫

2、。我们按照省、市工作部署和县教育局“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培训铺路、教研引领、重点突破、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师训教研机构的职能作用,提出了县域课改推进策略,构建了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双线并举的研修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联片教研工作机制,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均衡发展。现将我们开展校本研修的基本做法、推进步骤向领导与同行们作以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汇报提纲汇报提纲一、校本研修的实践探索一、校本研修的实践探索需求:课改挑战必须提升教师专业(教育改革外在需求)专业发展必须依托校本研修(教师成长内在需求)对策:两翼支撑校本培训铺

3、路校本教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结果,表现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和应对课改挑战能力的提高,教师实践的阵地是学校,教师实践能力提高靠的是“研”和“修”,因此,以校为本的研和修,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策略来自需求一、校本研修的实践探索行动来自理念①教师专业成长=(实践+学习)×反思(反思即“研”,学习即“修”)②为了学校(教学实践)在学校(教学实践)中基于学校(教学实践)③校本研修的本质:立足本校工作实际,根据、教师自身专业发展需要,开展自主、合作、研究性学习和锻炼,提高专业修养水平。一、校本研修的实践探索工作内容及推进步骤:(一)校本培训为教师铺垫前

4、行之路1、启动培训培训方式:县校结合先抽选骨干教师参加县级培训,再以县校合作的方式幅射、延伸到校级培训。。对象任务:“九义”段每一轮进入课改的科任教师,主要任务是转变教学理念、认知课标教材。一、校本研修的实践探索内容步骤:通识培训打基础——学科培训析标材①通识培训打基础(重点:转变教学理念)一、校本研修的实践探索例A:《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认识课改动因)要点:我国的素质教育是对20世纪后期国际教育改革的回应。1)人的素质的结构及其发展,包括什么是素质、人的素质指什么,人的素质的基本成分及其结构,人的素质的发展规律等。2)素质教育,包括素质教育的

5、内涵,素质教育的目标定位和价值追求,素质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等。3)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包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动因(背景)是素质教育没能课程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素质教育课程化。4)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一、校本研修的实践探索例B:《课程改革的目标与背景》(明确课改目标)要点:本次课程改革旨在解决现行课程体系存在的诸多弊端:知识技能取向的课程目标,繁难偏旧且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课程内容,具有严重“分

6、科主义”倾向的课程结构,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课程实施,选拔取向的课程评价,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等。通过改革,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具体目标有六项:一、校本研修的实践探索1)课程目标: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核心目标),确立课程目标为“三维”。2)课程结构: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3)课程内容: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课程实施: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课改成功的标志),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5)课程评价:建立与素质教育相一致的评价和

7、考试制度(立足过程,促进发展)。6)课程管理: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一、校本研修的实践探索例C:《整理课程概念,适应课程改革》(转变课程理念)要点:懂得课改的基本理念,包括核心价值、教师、学生、学习、教学、课堂、评价八个方面的理念,这为理解国家课改设计、掌握课改知识和转变教育观念打基础。通过传统课程观与新课程观的对比分析,说明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在课程中的地位、教师的角色、教学的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指出我们应该确立的大课程观(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观):结构系统: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

8、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过程系统:理想的课程—管理的课程—理解的课程—获得的课程(设计)(决策)(实施)(获得)一、校本研修的实践探索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