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孔子关于“孝”的思想

浅析孔子关于“孝”的思想

ID:22318323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浅析孔子关于“孝”的思想_第1页
浅析孔子关于“孝”的思想_第2页
浅析孔子关于“孝”的思想_第3页
浅析孔子关于“孝”的思想_第4页
浅析孔子关于“孝”的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孔子关于“孝”的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孔子关于“孝”的思想【】“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于孝的思想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孝”字,《战国策》中记载了商朝的武丁第三子名“孝己”。可见“孝”作为中国传统伦理学中的重要范畴在商朝就已经开始形成。到春秋之时,孔子对“孝”进行了详细的阐发,并把“孝”作为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内涵;重要性;竭其力;继父志    一、“孝”的内涵  在孔子看来,“孝”不仅仅是赡养父母这样简单的事情。要做到对父母的“孝”首先应做到“顺”,即顺从父母的意愿。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

2、学而》)父母在世之时,不仅行为上要遵从父母的意志,更要做到发自内心的遵从;当父母不在以后,三年之内也要按照父母在世时的意志行事。这就是“顺”。即使是在父母有错误的情况下应当首先顺从他的意愿,“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但是必须委婉诚心的给父母指出他们的错误,尽力让父母改变,做到“劳而不愿”以期待他们改正。  其次,对父母孝的更高一层的要求便是“敬”。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孔子认为人与动物赡养父母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敬”。子夏问孝。子曰:

3、“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要做到“孝”最难的是要始终保持语言要和气、面色和悦,而这些必须有发自内心的对父母的“敬”才能做到。  第三,无论是对父母的“顺”还是“敬”都要在形式上符合礼的要求,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自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父母在世之时要以礼来侍奉父母,当父母不在世时也要以礼的要求来祭祀父母。“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即使父母有错误时,也不能鲁

4、莽的直接提出批评,而依然应当遵循父子之礼,委婉的提醒父母。  二、为什么要做到“孝”——“孝”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孝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子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论语·阳货》)”因为父母对自己的养育,子女成年后孝敬父母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但是孔子之所以如此提倡“孝”,还有其更深层次的原因。春秋时期,周王室已经衰弱,诸侯四起并且相互征伐,灾祸战乱不断。孔子正是这样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提出了其思想,要求恢复周礼,以建立“君臣父子”上下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在孔子这一思想体系中,“仁”是其核心思想,孔子认为只有实现了“仁”

5、才能达到理想的社会。然而,至于什么是“仁”孔子并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但是却在《论语》中明确的指出“孝”是行“仁”之本。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孝悌是行仁的根本,孔子说:“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孝在最初,仁在最后,孝是仁的基础和根本。一个人只有首先做到孝才可以继续发展最终达到仁的要求,相反如果一个人不孝就更加不会做到仁。孔子徒弟宰我欲废除三年之丧,孔子认为他没有尽到孝道,便责备其不仁。不仅在家庭生活中,在社会生活中,孝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家庭中养成一种“孝”的品德推广

6、到社会上就表现为“忠”。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这样在家庭中对父母长辈孝悌,在社会上忠于君主,家庭和睦,社会安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宗法等级制度就可以得到维护,整个社会秩序就回到了礼所要求的轨道上,这正是“仁”的最终社会目的,也是孔子整个思想学说的最终目的。因此,孔子把“孝”作为行仁之本,重视在社会生活中“孝”的作用。  三、如何尽“孝”  孔子的社会政治理想,是想建立一个"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使百姓安居乐业的社会。要实现这一理想,要从“孝”开始,通过从

7、爱自己的亲人开始,上对君王师长尽忠,下在朋友之间建立信任关系,从而扩大到去“爱人爱众”,使社会达到礼的要求。但如何才能做到包含了对父母的“孝”呢?  第一,要做到“竭其力”。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对父母的孝,就应当尽自己所能。这是不受任何条件限制的发自内心的尽力,如同我国广为流传的一句话:“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一个人可能很贫穷,或许在物质上可以给予父母的很少,但是只要他尽力去做了,我们就可以说他以做到“孝”的要求了。  第二,要注重对父母精神

8、上的照顾。孔子认为,为人子者不要给父母增加精神负担。“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朱熹注:“父母爱子之心,无所不至,惟恐其有疾病,常以为忧也。人子体此,而以父母之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