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孔子“孝”的思想

浅析孔子“孝”的思想

ID:47494739

大小:5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1-12

浅析孔子“孝”的思想_第1页
浅析孔子“孝”的思想_第2页
浅析孔子“孝”的思想_第3页
浅析孔子“孝”的思想_第4页
浅析孔子“孝”的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孔子“孝”的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孔子“孝”的思想摘要:孔子“孝”的思想的基本观点包括无违、孝敬父母。孝以仁为本,以礼为表现姓社,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孝”具有某些特殊的政治功能。孔子的“孝”的思想在今天仍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孔子孝礼仁一、综述(一)孔子“孝”的基本观点“孝”的观念在西周时就已经产生和流行,孔子在继承西周“孝道”的基础上,对“孝”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赋予了“孝”新的内涵,使其进一步完善、丰富,最终形成自己的伦理道德体系。1、“无违”谓之“孝”《论语·为政》中有一章是孟懿子问孔子何者为“孝”,子曰:“无违。”并说:“生,事之以礼;死

2、,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孔子认为孝敬父母就是要听从、顺从父母的意志,维护父母家庭中的核心地位。“父母活着的时候,按照礼节伺候他们;死了,按照礼节埋葬他们,按照礼节祭奠他们。”一般认为,“无违”有两层含义:一是无违于礼,依礼行孝;二是不违背父母的意志。另外,不违背父母意志还表现为继承父母遗志。孔子提出:“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对于这句话,有一种看法是孔子片面强调了子女对父母的绝对服从,压制了子女的个性和自由。比如陈国庆、何宏在书中是这样注释的:“在本章中孔子说一个人当父亲死后,三

3、年内都不改变他父亲所制定的那一套规矩,这就是尽孝了。其实,这样的孝,片面强调了儿子对父亲的依从。”另外一些学者认为“道”是指父亲的人生准则,他生前的愿望、志向。比如李泽厚在《论语今读》中把“父之道”解释为“父亲的途径、方向”,他认为“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真正原因是保持氏族生存经验的重要性。2、不使父母担心谓之“孝”孟武伯向孔子问“孝”时,孔子回答:“父母唯其疾之忧。”对于这里孔子所说的“唯其疾之忧”,是指子女非常关心和担忧父母生病呢?还是指子女使父母只关心自己的疾病而不关心别的事,即对其他方面都非常放心呢?后一种

4、理解更深一层。孟武子一向勇猛,父母经常为他在外惹事生非而担忧,所以在孟武子问“孝”时,孔子作了这样的回答。做子女的要做到让父母只为自己的疾病担忧,做自己该做的事,不要让父母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担惊受怕,这样也就做到了“孝”。3、奉养父母且恭敬谓之“孝”孔子在子游问“孝”时曾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其实,“孝”之中应该包括养,但更重要的应该是敬,养要以敬为前提。孔子在这里明确地区分了孝和养,把孝和敬联系起来,提出了“孝敬”的概念。子夏向孔子问“孝”,孔子回答曰,“色难。有事,弟子

5、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对于“色难”有许多不同的理解,从精神内涵上来说,孔子仍然是强调“敬”的精神,子女如果要做到对父母始终和颜悦色,一定是内心含着“敬”才行的。(二)“孝”与“礼”、“仁”的关系有人统计,《论语》中“孝”字出现近20次,没有出现“孝”字但与孝有关的有10多处,可以看出“孝”在孔子思想体系的地位之高。1、“孝”为仁之本,表现为礼孝是在血缘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人们对父母、亲人的一种感情,孝被认为是一切善德的基础。《论语·学而》云:“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

6、有也”;“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可见孝是最基础的道德要求,要实现仁首先要做到孝。对双亲行孝,要符合周礼的要求,不得违背周礼的规定。所以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这就是说,对待父母生养死葬祭祀,都要按周礼的规定办。孔子认为孝必须要受礼的约束,各种程序都有礼的规定。其实质就是让孝得到一种制度上的保证。任何一个家庭成员,都是家庭关系中的一个角色,父亲有父亲的角色,儿子有儿子的角色,各自在各自的角色中尽自己的义务。亲情,是仁在家庭关系中的表现,是一种发

7、自内心的敬爱之情。孝是表示亲情的形式,仁是孝的内在核心。就孔子的“孝”思想体系而言,孝以仁为本,以礼为表现形式。2、“孝”是实现“仁”的途径周予同先生在论及仁与孝关系时所指出:“仁,广大而抽象;孝,狭窄而具体;由狭窄而具体的下手,以渐渐进入广大而抽象的仁。”王祥龄先生说:“孝在儒家哲学中乃是一切仁心流行之根源”,“一切仁心之流行固可遍及一切,然仁心之起点,必原自一人始”《论语·为政》:“或谓孔子日:‘子奚不为政?’子日:“书云孝乎,惟孝友及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政。”平常人都认为治国平天下才是为政,孔

8、子的意思是用孝悌把家庭化成和气春风,“而治国平天下,亦不过使它化为和气春风,与事功固相等,何必治国平天下方为政,所谓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意亦相同。”孔子认为,践履孝道,这也是为政。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子日:“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勤。”忠由孝延伸而来,孝是一切善德的基础。孔子说:“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鲜矣。”孔子认为孝是道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