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腕踝针对卒中后肩痛恢复效率观察

浅析腕踝针对卒中后肩痛恢复效率观察

ID:22333000

大小:5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8

浅析腕踝针对卒中后肩痛恢复效率观察_第1页
浅析腕踝针对卒中后肩痛恢复效率观察_第2页
浅析腕踝针对卒中后肩痛恢复效率观察_第3页
浅析腕踝针对卒中后肩痛恢复效率观察_第4页
浅析腕踝针对卒中后肩痛恢复效率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腕踝针对卒中后肩痛恢复效率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腕踝针对卒中后肩痛恢复效率观察-->前言卒中后肩痛是偏瘫患者常见继发症,其发生率有报道为54.5%-80%z,,卒中病人一旦出现肩痛后,虽然康复运动治疗本身对肩痛有效,病人因惧痛而很难与医护人员配合。不仅严重加重偏瘫患者痛苦,更严重影响了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治疗,病情延误会出现肌肉萎缩,肩、手关节挛缩而使功能完全丧失,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针刺镇痛已得到国内外学者公认。因卒中后肩痛多发生于冬春季,病人穿着较多,传统针刺术取穴较多而不方便,且患肢针刺时多制动,一般不宜带针作康复运动治疗,时间不好安排。病人多更不好调整。若用内、

2、外用药物配合,虽有一定效果但都有一定副作用且病人药费太高,加重经济负担。临床中这些实际问题,促使我们寻找一种操作简便,高效实用的更佳方案用于卒中病人肩痛治疗。腕踩针有别于传统针刺方法,其操作简单、安全、易学,便于推广,且对诸种痛症,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病等病症都有效3。进针后肩痛得到缓解,又因是在皮下进针,不影响肢体运动,故在留针期间,可同时进行康复运动治疗,或可缩短疗程,提高康复效果。本课题通过临床腕踩针对卒中后肩痛康复作用观察,为卒中后肩痛提供一种高效、简单的康复治疗方法,避免患者上肢功能和能力的进一步丧失,为促进其功能和能力的恢复

3、,提高其生活质量,创造更好条件。1.对象与方法1.1病例:本研究所有病例,均来自2000年1月-2001年3月期间,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科及康复科,省人民医院神经科,福州市第一医院康复科,省老年医院康复科,鼓楼区医院神经康复科的卒中住院病例。1.2诊断标准:按中华神经学会1995年脑血管疾病分类及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4,经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符合脑卒中诊断的病人。纳入标准:卒中病程在1年以内,其肩痛确为卒中后发生。排除标准:排除年龄85岁以上者,排除伴有严重心脏病及肾衰等其他脏器衰竭者;排除丘脑病变和卒中前明显神经肌肉病变致肩

4、关节疼痛或运动障碍者,排除骨折者;排除患者及家属坚决不酉己合治疗者。1.3研究样本:共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最大85岁,最小43岁,平均67.26岁。病程1天至1年。其中脑出血14例,脑梗塞26例。40例中患肢输液致手肿而肩痛19例,患肢受牵拉或挤压而肩痛14例(包括引发GHS者),因制动等其他原因致肩痛7例。40例中伴肩关节半脱位(GHS)8例,肩手综合征(SHS)9例。1.4随机分组:按随机均衡原则,各医院入选病人分别进行随机分组,A组为腕踩针治疗组,B组为药物对照组。1.5一般处理:(1)所有入选病人都按神经科常规处理

5、,对症治疗,患肢要求良肤体位摆放,抗痉孪模式。防止患侧输液,防止不正常牵拉及挤压、意外伤害。(2)对肩痛洲S者要用手指触摸结合X线摄片诊断(若肩峰下可触及凹陷,两侧肩正位片上,病侧肩峰与脓骨头间隙>14mm,或与健侧相比,病侧间隙>1omm即可诊断),严重者用三角巾带固定于功能位。SHS者用粗线绳向心压缩缠扎法辅助治疗。1.6研究治疗方法:(l)A组为腕踩针治疗组,按照张心曙所著《腕跺针》具体分区及取穴治疗方法,及对卒中后肢关节痛治疗取穴原则(详见附工),常规取上.和上,并据肩部最痛处或压痛点所在分区,再确定进针点,若痛处不好确定,可

6、在关节活动度ROM运动过程中寻找疼痛加重点。一次取穴不超过3个,痛点多则按区轮取。用30号40mm不锈钢毫针,在进针区常规消毒后,与皮肤成30角快速刺入皮下,然后放倒针柄,将针循纵轴沿皮下尽可能表浅缓慢向心推进38fnln,使针体与皮肤平行,不应有得气感及痛感,并用胶布固定针柄,具体操作见附工所示。每次留针,1天1次。留针期间,进行康复运动治疗。注意偏瘫早期肩关节ROM运动不要超过90-120度范围,不要过度牵拉。1天1次,1次45分钟,15天1疗程。……………………2.结果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治疗前,A组、B组疼痛程度及频度均无显著性

7、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A组、B组都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种疗法相比,治疗组非常显著地优于对照组。另外,A组疼痛程度与疗效相关系数r约.45,查表5%界r=0.444,呈显著正相关,疗效与疼痛程度回归方程为y铺.88+0.33x;频度与疗效相关系数.70,r=0.561,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疗效与疼痛程度回归方程为:统计结果显示:对于关节活动度积分,治疗前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A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B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疗效相比,A组优于B组。对于关节疼痛积分,两组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A组治疗前后有非常显

8、著性差异,但B组无显著性,两组疗效相比,A组显著优于B组。……………………前言……………6临床研究……………9讨论……………17小结……………18讨论1.卒中后肩痛的评定康复医学临床工作核,讼为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疼痛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