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村包围城市”到“城市带动乡村”

从“农村包围城市”到“城市带动乡村”

ID:22374013

大小:57.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28

从“农村包围城市”到“城市带动乡村”_第1页
从“农村包围城市”到“城市带动乡村”_第2页
从“农村包围城市”到“城市带动乡村”_第3页
从“农村包围城市”到“城市带动乡村”_第4页
从“农村包围城市”到“城市带动乡村”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农村包围城市”到“城市带动乡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农村包围城市”到“城市带动乡村”内容提要由于是一个农业、农村和农民大国,在整个20世纪,中国发展的基点在农村,并以农村为动力源。但“三农问题”的根本性解决有赖于工业和城市发展。20世纪,农村和农民为现代工业和城市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进入21世纪,统筹城乡发展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由此将实现从“农村包围城市”向“城市带动农村”的转变。其带动机制主要有财政、就业、资本、信息和制度带动。而要实现城市带动农村,必须以新城市建设引领新农村建设,着力于强化城市的自我创新能力。自本世纪,特别是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以来,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和新农村建设,学术界存在不同的观

2、点,甚至完全对立的两种思路。一种是强调城市化,如潘维先生主张组织贫困农村建新城[①];一种是非城市化思路,如温铁军先生认为城市化根本无法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并提出没有看到人口超过一亿的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是成功的。[②  从“农村包围城市”到“城市带动乡村”内容提要由于是一个农业、农村和农民大国,在整个20世纪,中国发展的基点在农村,并以农村为动力源。但“三农问题”的根本性解决有赖于工业和城市发展。20世纪,农村和农民为现代工业和城市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进入21世纪,统筹城乡发展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由此将实现从“农村包围城市”向“城市带动农村”的转变。其带动机制主要有财政

3、、就业、资本、信息和制度带动。而要实现城市带动农村,必须以新城市建设引领新农村建设,着力于强化城市的自我创新能力。自本世纪,特别是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以来,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和新农村建设,学术界存在不同的观点,甚至完全对立的两种思路。一种是强调城市化,如潘维先生主张组织贫困农村建新城[①];一种是非城市化思路,如温铁军先生认为城市化根本无法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并提出没有看到人口超过一亿的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是成功的。[②  从“农村包围城市”到“城市带动乡村”内容提要由于是一个农业、农村和农民大国,在整个20世纪,中国发展的基点在农村,并以农村为动力

4、源。但“三农问题”的根本性解决有赖于工业和城市发展。20世纪,农村和农民为现代工业和城市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进入21世纪,统筹城乡发展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由此将实现从“农村包围城市”向“城市带动农村”的转变。其带动机制主要有财政、就业、资本、信息和制度带动。而要实现城市带动农村,必须以新城市建设引领新农村建设,着力于强化城市的自我创新能力。自本世纪,特别是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以来,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和新农村建设,学术界存在不同的观点,甚至完全对立的两种思路。一种是强调城市化,如潘维先生主张组织贫困农村建新城[①];一种是非城市化思路,如温铁军先生认为城市化

5、根本无法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并提出没有看到人口超过一亿的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是成功的。[②]那么,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是否完全对立的呢?本文认为,要将新农村建设放在一个更为现代化走向与农业传统纠葛的历史背景下考察,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城市化,而城市化则不能再以牺牲农村为代价,必须以新城市建设引领新农村建设。  一、世纪之变:从农村到城市的战略转移中国的发展有自身的逻辑,中国逻辑的规制之一在于其现代化走向和农业传统纠葛的历史进程。中国于19世纪后期被卷入现代化进程。在整个20世纪,中国发展的基点在农村。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均由农村出发,并以农村为动力源。这一过程可以归纳为3

6、个20年3次历史性贡献。1.以农村包围城市。中国有着十分漫长的农业文明历史。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90%以上人口在农村,国民生产总值80%以上来自于农业。尽管19世纪后期中国进入到现代化进程中,但农业国家的格局长期未变。特别是在外部侵略和内部压迫下,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矛盾特别尖锐,农村和农民问题特别突出。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是主线。而得以取得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从1920年代末到1949年,中国的革命道路是“以农村包围城市”。被西方经典学说视为保守力量的农民成为革命的主要动力,并为革命胜利作出了最大牺牲。2.以

7、农业支援工业。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而工业化的初始积累主要来自于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了最大限度的支援工业,国家通过统购统销、户籍制、公社组织体制等一系列措施,从农村汲取大量产品和劳力资源。据统计,从1957到1977年,国家从农村汲取资源达7000多亿元。中国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基本上是依靠从农村汲取资源而建立的。其重要后果就是农民的收益增长十分缓慢。从1957到1977年,农民的收入每年增长不到一元钱,到1978年,农民年人均收入只有60多元,还有近三分之一的农民未能实现温饱。农业支持工业不是因为农业剩余而产生,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