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农村空心化”现象

浅议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农村空心化”现象

ID:22431035

大小:67.1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9

浅议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农村空心化”现象_第1页
浅议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农村空心化”现象_第2页
浅议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农村空心化”现象_第3页
浅议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农村空心化”现象_第4页
浅议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农村空心化”现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农村空心化”现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农村空心化”现象[摘要]近年来,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常住人口急剧减少,劳动力严重不足,产生了“农村空心化”现象,这种现象对农村基房民主建设产生了巨大的消极影响。[关键词]农村空心化;基层民主;民主意识;参与技能农村基层民主的要义是广大农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对农村各项事务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广大农民行使民主权利,实现当家做主,既需要宪法和法律对广大农民民主权利的保护,更需要广大农民具备良好的民主意识、公共精祌和民主能力。然而,农村空心化破坏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加剧了村民的不平衡心理,降低了村民的政治效能感,不利于村

2、民民主意识的形成,也影响了村民参与能力的提高,成为了影响当前基层民主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一、相关概念阐述在探讨“农村空心化”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产生的影响及对策这一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屈淸几个概念,即“农村空心化”、基层民主、农村基层民主。“农村空心化”是对我国农村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的概括,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缺乏吸引力,农村生活缺乏活力,村庄格局缺乏协调性,乡土文化缺乏延续性,及由此导致的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资金非农化和土地非农化。其产生主要是由于农业吸引就业的竞争力弱、相对较弱,农户参与整治土地的权益少,乡土文化传承与发展缺乏有效载体等原因,而其影响也相当恶劣,如

3、农村年轻人比例下降、村庄建设用地浪费严重、乡土文化被边缘化、现代生产要素的过度使用不利于农业永续发展等。基层民主是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进行自我管理、白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主要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基层民主的范围包括农村基层民主和城市基层民主。农村基层民主即村民自治,农村基层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指农村基层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及村务和政务公开,即“四个民主、两个公开”。其中村民委员会的性质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形

4、式包括:a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干部,b参加村民会议,c制定和最受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d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城市基层民主即城市居民自治,其中居委会性质是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管理机构,是城市居民的自治组织;居民民主管理的形式包括a居民民主选举产生居委会成员,b居民会议决定居民切身利益重要事务,C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报告工作,接受居民的监督和质询。二、我国“农村空心化”现状:城镇化过程中,城市拥占了优越的就业条件,公共服务供给等资源,而广大农村却因多种原因,发展缓慢,城乡之间形成二元差跑,催生了城市对农村人口的虹

5、吸效应,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常住人口急剧减少,劳动力严重不足,广大农村,特别是发展落后的农村出现了人去楼空的现象,即农村空心化现象。2006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课题组就新农村建设现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调查,共涉及17个省(市、区),20个地级市,57个县(市)166个乡镇,2749村庄结果显示74%的农村已无讨以进城打工的剩余劳动力,仅有25%的农村还有40岁以下的劳动力。5年过去了,情况更为严重。由此看来,空心化问题在我国农村屮已经凸显出来,向城市转移的农村人口屮,青壮年劳动力占很大比重,剩下多为老人、妇女或儿童,农村劳动生产率下降

6、,社会文化活动单一、基层自治组织权利主体缺乏,空心化的凸显制约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影响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成为当前我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亟需解决的课题。三、“农村空心化”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影响农村基层民主的要义是广大农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对农村各项事务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广大农民行使民主权利,实现当家做主,既需要宪法和法律对广大农民民主权利的保护,更需要广大农民具备良好的民主意识、公共精神和民主能力。当代民主理论家林茨分析世界3个地区15个国家的民主实践,认为一个巩间的民主政体体现在行为、态度和制度三个层面:一是各行为者不会将重要的

7、资源用于建立非民主政体;二是绝大多数民众都坚持民主程序和制度是治理社会集体生活最合适的方式;三是国家各种力量服从特定的法律、程序和制度,并且习惯于在这些法律、程序和制度范围内解决冲突。这三个层面赖于生存的最关键要素是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民主参与能力。公民意识(民主意识)至少包括权利主体意识和公共精神两个方面,它具体表现为对现行的政治价值、权力运转模式、权力结构和产生机制等的认同,接受并参与权力的产生或运行,认可并服从政治权力机构的领导。当政治价值冲突产生时,愿意在一套冲突各方认讨的机制和体系下,通过协商等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