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贿选现象解析

农村基层贿选现象解析

ID:43865253

大小:3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6

农村基层贿选现象解析_第1页
农村基层贿选现象解析_第2页
农村基层贿选现象解析_第3页
农村基层贿选现象解析_第4页
农村基层贿选现象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基层贿选现象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农村基层贿选现象解析摘要:近年来我国农村村民自治取得了很人进展,但在农村基层选举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贿选现象,成为村民自治的突出问题。贿选的存在危害了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破坏了农村基层民主。在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対农村基层贿选现象进行观察分析,试图寻找到贿选现象的成因和解决方法。关键词:公共选择理论;贿选现象;解析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0003501社会主义村民自治作为一项屮国农村的基本社会政治制度,是屮国民主政治过程中的一个创举。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该制度给中国农村带来了巨大变化,提高了农民的政治素质,促进了农村的社

2、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基层贿选现象愈演愈烈,逐渐成为村民自治的突出问题。贿选的存在危害了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破坏了农村基层民主。因此如何解决贿选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村民自治制度带来的危害成为如今必须面对的问题。1贿选的涵义贿选就是竞选者在选举中通过给予选民一定的物质利益或承诺给予英他回报等不正当方式,贿赂选举委员会成员或选民,以达到自己顺利当选的目的。实施贿选的主体是将要或正在参与竞选的个人或团体;贿选的対象是享有投票表决权的选举代表或选民;贿选的主要表现有购买选票、送礼请客、动用关系网拉选票、利益承诺、精神或感情上的回报等不正当

3、竞争方式。2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的农村基层贿选现象2.1“经济人”假设公共选择理论将“经济人”作为其理论分析的出发点,即以人的“自利”为出发点來解释人类行为,特别是政治家的行为。“经济人”的一般理论认为,人都是理性的自利主义者,一方面,人的行为动机是自利的,任何个人,不论他是购买商品的消费者,还是提供商品的生产者,或者是某一政治团体的领袖,他的行为动机都是自利的,时刻关心的是他的个人利益;另一方面,在行动上,他又是理性的,能够最充分地利用他所能得到的,关于所处坏境的信息,诸如价格、品质等,来最大化自身利益。这种理性的自利主义者,就是经济市场与政治市场所讨论的理论基础一一“经济人”。经济人

4、理论是用人的“自利”为出发点来解释人类的行为,这种理论认为人都是理性的自利主义者。所以说从竞选者的角度讲,竞选者也是“经济人”,为了实现自身利益,通过贿选的方式实现其自身目的,从而我们可以看到竞选者在选举过程中对投票者进行金钱等利益承诺肯定是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为了实现当选的目的,在选举前或选举后通过金钱、送礼请客等手段來实现自身目的罢了。2.2成木-收益理论分析成本收益理论是指以货币单位为基础对投入与产出进行估算和衡量的方法。它是一种是预先作出的计划方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经济主体在进行经济活动时,都要考虑具体经济行为在经济价值上的得失,以便对投入与产出关系有一个尽可能科学的

5、估计。成木收益分析方法的前提是追求效用的最大化。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从追求利润最大化出发,总要力图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在经济活动中,人们之所以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就是要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成本收益分析的特征是:自利性、经济性、计算性。竞选者同样适用于成木收益理论,贿选本身就是通过金钱等方式对有投票表决权的选举代表或选民施加影响的,其次就是竞选者为选举所投入的时间,精力等,金钱、时间、精力这些投入都是在农村基层竞选中竞选者付出的成本。相对•于他的投入(成本),他的收入(利益)并不是一次性的。如竞选成功除了正当的工资收入外,还可以获得其他方面的收入(利益)。例如通过权力资源

6、获得的。权力资源主耍指的是竞选者当选后便可以对以下这些要素实施控制权。这些要素包括农村宅基地的分配,户口的迁入迁出,土地的承租与出让,资金管理,集体财产处置,集体经营项目的承包,工程招标,农村卫生医疗等公共事业的管理等,也就是说一旦当选后可以通过这些资源来获取利益,这些利益的获取不是一次性的,是经常性的,也就是说在任期内都可以不断获利。竞选者还可以获得精神收益。精神收益指的是如果竞选上村干部的话,掌权的过程中就会享受到村民的普遍尊重,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脸面的人,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满足了其受尊重的需要。从总体看,竞选者的收益远远大于其在竞选中付出的成本。2.3政治冷漠性政治冷漠性简单来

7、说就是政治不参与,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对政治活动不感兴趣,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参与某项政治活动,他们认为他们投不投票对于选举的影响并不大,这也是造成贿选现象的根本原因。投票者的政治冷漠性给竞选者以可趁之机,在“经济人”假设和成本收益理论下促使了贿选的发生。以下是投票者政治冷漠性的产生原因:(1)村民的素质。由于一般农村教育体制不健全。村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低。当村民集体中缺乏权力意识和共同的利益价值取向时,那么多数的个体便会将选票投给那些与A己有着利益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