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史-020-春秋战国艺术史

中国全史-020-春秋战国艺术史

ID:22471537

大小:260.00 KB

页数:74页

时间:2018-10-29

中国全史-020-春秋战国艺术史_第1页
中国全史-020-春秋战国艺术史_第2页
中国全史-020-春秋战国艺术史_第3页
中国全史-020-春秋战国艺术史_第4页
中国全史-020-春秋战国艺术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全史-020-春秋战国艺术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全史-020-春秋战国艺术史《中国全史》 020/一百卷 史仲文胡晓林  本卷提要  这部《春秋战国艺术史》,通过对春秋战国的绘画、雕塑、书法、音乐舞蹈、建筑、工艺美术等艺术门类的介绍,展示当时艺术的全貌,将各门艺术放到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去,确定各自的方位,以期给读者一个整体概念。全书从八个方面进行叙述,开卷为概述,最后为结语。绘画主要介绍当时的岩画、青铜画面、漆画和帛画;雕刻主要介绍青铜雕塑,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如云南滇族青铜雕塑,玉石雕刻和泥木俑;书法重点介绍青铜铭文和石鼓文,兼及简犊、盟书、玺印文字等;音乐舞蹈主要介绍宫廷乐舞、祈福祛邪的宗教乐舞、楚音楚舞及先秦诸子的音乐理论;建筑重点介

2、绍列国的都城建筑、特点及其成就,春秋战国时期建筑的地位和影响;工艺美术重点介绍玉石工艺、漆器工艺、青铜工艺、织绣工艺。  本书全面收取前人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和考古的最新发现,从新的视角加以综合性介绍,言之有物,不作空论,力求将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给读者提供全面的实实在在的春秋战国艺术史知识。  一、春秋战国艺术概述春秋战国时代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是先进的封建生产关系战胜落后的奴隶制生产关系的时代,在学术上是诸子蓬起、百家争鸣空前活跃的时代。各种艺术蓬勃发展,有声有色。  春秋战国持续了几百年,各诸侯国独立发展,形成不同的文化氛围,李学勤先生概括为几个文化圈:中原文化圈、北

3、方文化圈、齐鲁文化圈、楚文化圈、吴越文化圈、巴蜀滇文化圈。在相互兼并战争中相互融合。秦统一后,共同形成丰富多采的中华文化。在春秋战国之交,欧洲的希腊文化也正进入发展的盛期,中西两大文化体系遥遥相对。两相比较,希腊以技艺高超的雕刻闻名于世,为后世留下无数的艺术珍品,在世界美术史上放射着永不磨灭的光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则以多功能的青铜器闻名于世,青铜器是集雕刻、绘画、书法、工艺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品,融实用、审美于一身,既是沟通人权与神权的信物,又是区别等级名分的标记。  春秋战国时期的绘画,文献记载是颇为丰富的,特别是壁画。从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楚国的伟大诗人屈原《天问》反映的内容,可以窥

4、见当时壁画所曾有过的巨大规模,可惜均未流传至今。我们只能从青铜器画面、漆器画面和仅存的两幅帛画来了解当时的绘画。透过庞大复杂的青铜画面:采桑、狩猎、习射、宴乐、水陆攻战等,可以看出当时的工匠已具有相当高的构图能力和塑造形象的能力,已经初步掌握均衡对称、对比等艺术法则。虽因条件限制,画面中的人物形象无面部表情,但仪态生动,比例适当,间接表达出人物的心态,正如荀子所说的"形具而神生"。  墓葬出土的漆器,都描绘有图案,色彩单纯明快,其上的人物形象也以动态取胜,五官表情刻画较简单,绘画尚处在幼年时代,而幼年天真活泼、富有生命力的特点均被充分地表现出来了。有的漆棺纹饰用"油漆"绘成,可视为最早的"油

5、画"。流传至今的四幅战国帛画,特别是《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代表了当时绘画的最高水平。如构图,均衡中有变化,形象比例动态、线条力度等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尤其是《人物御龙图》,线条劲挺有力,富有弹性,佩剑男子形象的刻画,线条的表现力等,都更显得成熟。中国画以线造型的特点已露端倪。  分布广泛、多彩多姿的岩画,从另一个侧面丰富了绘画内容。  春秋战国时期的雕刻,远不如同时期希腊雕刻的水平,大型的具有独立意义的雕刻作品尚未发现,当时的雕刻作品主要是随葬的泥木俑、玉石雕刻品,制成动物形、人形的青铜器和漆器及其它工艺美术品。从类型的复杂性和材质手法的丰富性来说,又是希腊雕刻所不及的。已发现的

6、春秋战国时期的雕刻品有漆器、青铜、玉石、泥、木等材质制作的,形象有动物、人物、神怪、禽鸟、龙凤等,手法有圆雕、浮雕、彩绘、镶嵌。对人物的刻画,不仅能区分出尊卑贵贱等级差别,男女老少性别年龄特征,个别的还能刻画出性格特征。中国传统雕刻所具有的装饰性、绘画性、象征性等特点,此时已具雏形,这一传统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青铜铭文(金文)及石鼓文代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其风格或苍劲古朴,或清秀典雅,具有特殊的美感,为后世所珍重。盟书、简册,无论是丹书或朱书,其字体又别具风韵。如侯马盟书,刀锋笔痕明显,转折顿挫有力,线条粗细略有变化,入笔出笔形

7、成蚕头,有人称之为"蝌蚪书",形成一种特殊的美感。玺印文字为后来的印章篆刻艺术提供了最早的典范。  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与舞蹈,是丰富多采的,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和各阶层人民的喜爱,其社会作用是相当大的。对上层来说,音乐舞蹈首先是用于祭祀和宴享等重大典礼,对百姓来说主要是娱乐休息。起初,宫廷乐舞与民间乐舞是严格分家的。到战国时代,宫廷乐舞吸收了不少民间乐舞成分,产生了"郑声"、"楚舞、楚音"、"宋音"、"卫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