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史-100-中国民国艺术史

中国全史-100-中国民国艺术史

ID:22476155

大小:358.00 KB

页数:101页

时间:2018-10-29

中国全史-100-中国民国艺术史_第1页
中国全史-100-中国民国艺术史_第2页
中国全史-100-中国民国艺术史_第3页
中国全史-100-中国民国艺术史_第4页
中国全史-100-中国民国艺术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全史-100-中国民国艺术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全史》 100/一百卷 史仲文胡晓林中国民国艺术史本卷提要  《中国民国艺术史》以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抗日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本着融资料性、学术性、可读性、普及性为一体的宗旨,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民国以来我国艺术发展的概况,并对一些曾产生过较大影响的文化思潮和文艺理论进行了必要的反思。全书主要内容如下:美术部分,论述了绘画、书法、篆刻艺术的改革、发展和成就,介绍了各个流派的风格特点和代表人物的贡献。音乐部分,论述了音乐教育、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状况及相关的理论问题,介绍了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和民间音乐家的生平与艺术成就。舞蹈部分,简要论述了民间舞

2、蹈和专业舞蹈发展的特点,并介绍了舞蹈机构和教学情况,以及舞蹈家的生平与艺术成就。戏曲部分,系统论述了京剧、越剧、评剧、傣剧等剧种的发展与成就,并介绍了戏曲艺术的表演、教学和中外交流等方面的情况。曲艺部分,分析和介绍了京韵大鼓、苏州评弹等主要曲种的艺术特点和发展概况。戏剧部分,论述了我国现代戏剧艺术的变革与发展,以及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特点,并对早期表演艺术家的成就与贡献给予了客观的评价。电影部分,在论述我国早期电影事业发展特点的同时,客观地介绍了主要制片机构和代表人物为我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一、民国艺术概述清末民初,中国的历史步入了一个百废俱兴的时代。  "洋务运动"和

3、"维新运动"虽然相继以失败告终,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我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渐壮大,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阶级的矛盾日趋尖锐。在文化领域中,学校与科举、新学与旧学、西学与中学之间的争论愈演愈烈,反对封建统治、反对闭关自守、主张学习西方进步文明和要求富国强兵的呼声越来越高。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中的一部分先进分子,在严酷的斗争现实面前抛弃了君主立宪的改良主义幻想,担负起了领导全国各阶层民众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重任,并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从而结束了我国延绵二千年之久的封建统治。  民国以来,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继续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新文化

4、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民国八年(1919 年),"五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个反帝、反封建的新高潮。在"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下,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社会思潮,逐渐形成了一场猛烈冲击封建文化和封建传统观念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这样一个充满生机的文化环境之中,"平民文学"以及"以美育代宗教"等进步思想对艺术家的创作和表演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们一方面通过大胆的实践和创新,使自己所从事的艺术品种在形式上更加完善。另一方面,则力求在内容上更贴近人们的现实生活并触及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以便更好地发挥其思想启蒙的作用。此外,一些新的艺

5、术形式应运而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在造型艺术方面,我国传统绘画、雕刻、民间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在按照自身规律发展的同时,程度不同地受到了西方美术理论和绘画技法的影响。特别是在"五四"运动前后,一大批热爱绘画艺术的青年学生纷纷出国求学。他们学成回国以后,通过开办美术学校、出版美术刊物、举办画展等项活动,系统地介绍了素描、水彩画、油画等西方美术形式的风格特点、流派传承、发展趋势及相关的理论,为我国近现代美术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在表演艺术方面,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曲艺、杂技等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从农村转入城市后,虽然未能引起有关方面应有的重视,但在市民阶层的文化生活中,却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

6、响。为了适应城市生活和迎合市民意识,有些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在激烈的竞争过程中逐渐被淘汰,有些则在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的基础上得到了更新和发展,产生了一些新的曲种和表演形式。  民国以来,在各种传统表演艺术形式中,戏曲艺术的发展最为引人瞩目。一些较大的剧种不仅已基本定型并日臻完善,而且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了很多新的剧目和唱腔,并开始走向国际舞台。而一些小的地方剧种,也在短期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提高。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影响下,西方音乐和舞蹈知识逐渐在学校教育中得到了普及,并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些大中城市相继出现了一些以传播西方音乐文化和改进国乐为主旨的社会团体。我国最早从事专

7、业音乐教育和舞蹈教学的艺术院校,就是在这些社会团体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在综合艺术方面,民国期间产生了话剧、电影等新兴的艺术形式。  话剧艺术(当时称"文明戏"或"新剧")在我国兴起,是以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为历史背景的。当革命进入高潮阶段时,话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秋瑾》、《徐锡麟》、《革命家庭》、《爱国血》、《东亚风云》、《共和万岁》、《黄鹤楼》等以宣扬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剧目。这些剧目以新的戏剧形式反映了当时日渐高涨的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