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问”数学课堂否定性评价

“叩问”数学课堂否定性评价

ID:22492762

大小:5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9

“叩问”数学课堂否定性评价_第1页
“叩问”数学课堂否定性评价_第2页
“叩问”数学课堂否定性评价_第3页
“叩问”数学课堂否定性评价_第4页
“叩问”数学课堂否定性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叩问”数学课堂否定性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叩问”数学课堂否定性评价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教学;否定性评价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倡导实施一种积极的、肯定性的评价行为,但是在如今的课堂上肯定性评价已经出现比较严重的泛化甚至滥化的倾向,即使学生错了,教师也会言不由衷地表扬几句,有了错误也不愿意去正视,这样的教育结果对学生的发展显然是极为不利的。教师在课堂上赏识学生、积极评价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否定性评价对学生的教育功能。所谓否定性评价,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否定性的评判,让学生自我领悟反省,

2、从而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作出调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赏识肯定的同时,中肯、贴切的否定性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怎样才能达到理想的否定性评价效果?笔者在此向自己、也向各位同仁叩问。    一、学生能坦然讨论错误吗?    学生能否坦然地讨论错误,关键在于教师以及教师所营造的课堂“气场”。一种“允许出错”“允许不会”的宽容课堂氛围的形成,一方面可以解除学生的顾虑,把学生从恐惧权威、害怕犯错误的不良心理状态中解放出来,让学生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理解并认可不同意见和分歧,开展真诚的对话;另一方面还可以

3、让教师从学生的错误中发现教育新的生长点,为课堂教学找到深入下去的主题。  例如,教学“画圆”时,教师先介绍画圆工具圆规,然后让学生借助圆规在纸上尝试画一个圆,接着教师将巡视发现的几张具有典型错误的学生作品放在投影仪上展示出来(选择的作品有:起点和终点不在同一位置上的;把“圆”画成了椭圆状、鸡蛋状的;将弧线画得时粗时细、时隐时现的;等等)。看到这些作品,学生立即指出这些图形都不是圆形。教师便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进行换位分析:第一幅,可能是同学在画的时候没有将圆心固定

4、好,所以连不上了;第二幅,画成了“鸡蛋”,可能是他在画的时候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总在变化;画圆时用力不均匀,就会出现时粗时细的问题……错误的原因一个个被学生找出来。这时教师再进一步提问:“画圆时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怎样才能画出一个既规则又美观的圆?”学生则一一道来。教师在学生总结了画圆方法之后又让学生根据总结的方法重新再画一次圆,并有选择地进行了再一次的展示。  展示学生的“问题”作品进行教学,并没有引起出错学生丝毫的不适感,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已经成功营造起一种宽容的学习氛围,学生能坦然面对错误、讨论错误

5、。当学生画圆出错时,教师没有批评和指责,而是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出现的根源,帮助学生从错误中得到启发,找到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教师最后又让学生根据总结的方法再画一次圆,应该说,此举让出错的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的改变和成长。学习本身就是为了“改变”。这种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的充实感,从错误走向成功的快乐感,是最激动人心的。这正是课堂错误资源化所追求的境界。这比煞费苦心地不让他人知道是谁出错更能保护孩子的自尊,因为真正的自尊源于成功。    二、留给学生自我修正的机会了吗?    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

6、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应该尽量避免直接纠正学生的错误,而应鼓励并提供机会让出错的学生自己发现和纠正错误。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摸清错误的根源,组织学生去探究、去解决,将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的自我修正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让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除法”,练习时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学校里栽了85棵柳树,栽的柳树棵数是杨树的5倍,杨树栽了多少棵?”教师要求学生自己读题,寻找出条件与问题,进行

7、解答。有的学生列成“85×5=425(棵)”,有的学生列成“85÷5=17(棵)”,出现了两个不同的算式,教师没有立即判定哪个对哪个错,而是让学生自己再认真读题,想一想:谁是谁的5倍?柳树棵数多还是杨树棵数多?学生很快改正了错误。  教育实践证明:让学生“自我否定”“自我修正”,在否定性评价后给学生以再次尝试的机会,有助于学生修正错误,树立信心,自我寻找到探索未知领域的正确途径。这也是否定性评价的根本目的所在。教师如果急于简单而直接地纠正学生的错误,表面上看,用的时间少了,课堂效率提高了,但实际上效

8、果并不大。当错解的同学能明白自己错在哪里的时候,学生在心理上经历了一个“自我修正”的过程,从“自我否定”中纠正了错误,能有效地防止同类错误的发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错误的价值并不在于错误本身,而在于师生从中获得新的启迪。  例如在教学了“分数乘、除法”后,一位教师出了这样一道题:“冬季长跑锻炼,小明每天跑1200米,比小军少跑1/15,小军每天跑多少米?”一部分学生列式为:1200×(1+1/15),教师请学生把算式写到黑板上,并让他们说说是怎样想的。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