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权益的民法表达——关于民法典编纂“绿色化”的思考

环境权益的民法表达——关于民法典编纂“绿色化”的思考

ID:22568801

大小:5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30

环境权益的民法表达——关于民法典编纂“绿色化”的思考_第1页
环境权益的民法表达——关于民法典编纂“绿色化”的思考_第2页
环境权益的民法表达——关于民法典编纂“绿色化”的思考_第3页
环境权益的民法表达——关于民法典编纂“绿色化”的思考_第4页
环境权益的民法表达——关于民法典编纂“绿色化”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环境权益的民法表达——关于民法典编纂“绿色化”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环境权益的民法表达——关于民法典编纂“绿色化”的思考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编纂民法典。民法是市民社会的基本法,民法典编纂之举是立法史上的大事业,国家千载之利害、生民亿兆之休戚,均依此而定。民法典编纂需要有宏大开阔的视野和面向当下问题的意识,需要民法学与法理学、经济法学、环境法学等不同学科的对话,需要法典编纂与法学理论研究、司法审判实践的互动。  民法典编纂绿色化的整体构想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专门部署。201

2、5年,中央先后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和重要措施。十八届五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再次作出专门部署,并将绿色确定为十三五时期必须树立的发展理念。如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回应环境问题挑战,实现民法制度的生态化拓展,在审判工作中统筹处理好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当前与长远等多重关系,是当前民法学、环境资源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中国的民法典编纂,必须反映21世纪生态国家时代的社会关系,反映资源环境逐渐恶化的社会特征,应以绿色、正义、弘扬

3、人文与自然精神作为重要的价值目标。  整体而言,民法典编纂的绿色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价值理念的生态伦理化、基本原则的绿色改造、民事主体的适当扩张、权利体系的生态化拓展、权利救济体系的私法构造等多个方面的问题。民法典的制定,应在尊重民法逻辑自洽和制度体系的前提下,在基本精神、理念和原则上顺应生态规律、回应时代关切,为环境资源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留有足够空间。  环境权益民法表达的必要性分析  民法典编纂绿色化以环境权益的民事立法化为核心表现。现行民事立法中关于环境权益保护方面的规定,主要集中在侵权责任和相邻关系两个方面,但在定位上存在

4、问题:一是环境权益侵权责任构成上最终仍落脚于民事主体的人身或者财产损失,单纯的污染环境本身不构成民事责任,失却了侵权责任法以及侵权责任法司法实践创设和催生环境权利(益)的应有功能;二是与环境有关的相邻关系主要涉及通风、采光、油烟、噪声、恶臭等小范围环境权益,对从整体上确立民事主体环境权益意义有限,且传统民法上相邻关系多用以处理邻里关系,将其升华为环境制度需在价值尺度上做较大调整。尤其是《民事诉讼法》第55条和《环境保护法》第58条虽然规定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但其诉权理论和所对应的实体民事权利却处于缺位状态,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实践和

5、发展造成困难。实体法上请求权基础的确立是法律解释适用的逻辑起点。环境权益的民法表达是民法典编纂绿色化和环境民事审判实践共同面对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传统民法学者多因环境权权利主体不特定而拒绝接纳,但民事权利主体特定是历史现象而非逻辑必然,环境权主体的广泛性并不排斥其权利内容的民事性。实际上,环境权作为一个权利类型能否进入民法典主要涉及民法上两个基本问题:一是民法上究竟有哪些民事权利,二是谁有资格成为民法上的民事权利主体。对第一个问题的实证考察表明,不仅我国民法通则、担保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民事法律对民事权利的列举不相一致,德国、

6、日本、我国台湾地区等不同国家和地区关于民事权利的范围界定也有不同。民事权利体系是开放的不断变化的体系,环境权纳入民法并不存在门槛上的障碍。由此引发第二个根本性的问题,即环境利益是否可以被权利化从而成为民法上的权利?实证表明,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背景凸现出来的对环境利益的权利需求激增,现有的民事权利不能提供足够的制度保障。环境侵权行为的二元性、环境侵权责任的双重性以及环境侵权纠纷的复合性,使得环境权及其背后的利益难以为现有权利类型所包括,现有民法规范无法为环境权益提供充分保护。环境民事审判中普遍存在法官难以找法和不同法域的规范不成体

7、系的困境。解决难题既需要以公权限制私权,也需要将公法义务纳入私权体系,两种路径则分别对应环境法的系统化和民法典的绿色化。  民法典的制定,应在对传统民事权利体系进行扬弃的基础上回应环境权益保护需求,改变环境法和民法相互割裂的现实,通过确立民法上的环境权来实现两个法域的沟通,构建完整的环境保护请求权规范体系。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环境权的形成和成熟亦面临与民法上既有权利的关系、内涵外延的界定以及司法实践的发展等诸多问题,需要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推动。  环境权益的类型化研究和民法上的制度设计  环境权并非一项孤立权利,而是以环境为客体形成的

8、一束权利或者权利体系。事实上,即使环境权肯定论者对环境权的内容也存在不同认识。从权利主体来看,最广义的环境权包括公民环境权、法人环境权、国家环境权和自然体环境权。从权利内容来看,包括实体性环境权和程序性环境权,前者有生态性权利如清洁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