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晚清雅俗两派文学翻译观

浅析晚清雅俗两派文学翻译观

ID:22590263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30

浅析晚清雅俗两派文学翻译观_第1页
浅析晚清雅俗两派文学翻译观_第2页
浅析晚清雅俗两派文学翻译观_第3页
浅析晚清雅俗两派文学翻译观_第4页
浅析晚清雅俗两派文学翻译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晚清雅俗两派文学翻译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晚清雅俗两派文学翻译观  一  晚清文学译介的雅俗之辨,客观上包含着从文本内部的译入语、译入文体、译介方式等方面分别对雅俗两派译作呈现方式的不同进行对比描述,对雅俗两派译作外部的译者(包括晚清众多小说期刊编者)和读者之间的交互往还及其与译作最终呈现方式的种种联系进行梳理和比较分析。由于这一研究课题本身具有比较文学译介学性质,探究并辨析晚清文学译介中雅俗两派的所有文化行为和结果背后的文学翻译观,则是一个根本性的任务。约瑟朗贝尔说:把翻译作为研究对象;弄清哪些人从事翻译,以什么样的读者为对象,选择哪些文本,哪些体裁,哪种语言及言语,哪类文

2、学风格和提纲,依据何种文学时尚、道德时尚、语言时尚和政治需求,此外,依据何种翻译观。  所谓文学翻译观,指的是当时小说期刊编者、译者、译作读者如何看待文学翻译(包括如何看待原作、译作以及译者角色等)以及如何理解译的实质。译者认为翻译可以如此,读者也觉得翻译应该这样,那么文学翻译在他们心目中究竟是什么?再具体到晚清文学译介的雅俗两派,他们在这些问题上又有哪些分歧和共通之处呢?苏珊巴斯内特在谈到翻译学的第二个发展阶段时曾说:翻译学的第二阶段已经超越了对传统观念的挑战,而着重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翻译活动的模式。其中的一大发展,是通过一个时期的翻译

3、者在序言、书信、文章中谈及他们的译作时所使用的比喻,探讨当时的翻译观。  二  晚清文学译介中雅俗两派的翻译观的异同,可以从构成翻译过程的译者权限、译作与原  作关系和译概念的实际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辨析。  首先,从译者权限来说,小说期刊译者认为自己在文学(小说)翻译中有相当充分的主动权来决定译作的呈现形态。通过对晚清小说期刊具体译作文本的分析,我们知道小说期刊最主要的译介方式是演述和译述。演述是译者以原作的故事为本事,对原作内容或原作译稿更为丰富的重新讲述。演从演义之演,为敷衍、引申、发挥之意;述既是译者对原作内容的口述、讲述,也是译者向

4、中国读者描述自己在域外小说原作中所看到的东西。应该说,演述二字离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翻译的含义比较远,它们不但没有强调要紧随原作的意义,而且在原作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给了译者更大的发挥空间。译述则是以充分凸显出原作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为重心,其述有概要讲述的意思。简单来说,前者是将原作充分扩大,后者是将原作合理缩小。在这两种模式中,译者都不是亦步亦趋、字斟句酌地紧随原作。译者认为自己有权利也应该不惜如何铺张敷衍、极尽所能地将原作的内容演说明白,或者删节原作的冗赘部分以使译作的情节发展更加紧凑。所有这些都说明,在小说期刊译者的观念中,译作虽然来自小

5、说原作,但译者同同样享有处理作品的权利。  其次,从译作的文学地位来看,在晚清小说期刊上,虽然编者、译者和读者都知道这些小说作品译自域外,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就重视原作而看轻译作。正相反,译者的任意删改不但不会因不忠实于原作而降低译作的地位,有时反而能够提升译作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和价值。译作读者在对翻译作品进行分析评价时,很少关心原作的情况;言之凿凿之处,仿佛译作(包括那些明确说明是经译者大量改动的译作)就是原作。可以说域外小说在经晚清小说期刊媒介引入晚清中国的普通读者阅读视野之时,其位置就被译作所占据。正如约瑟朗贝尔所说的:在文化生活与文

6、学生活中,译作经常与很多范式有关,翻译家和/或他的读者们可以无视原作的存在,甚至把原作搁置一边。晚清小说期刊的这种情况,当然和读者群的性质有很大关系,也就是阿英所说的读书人之外的小市民层,要让这些读者透过译作思考背后的原作如何,即使在今天都是相当困难的。  但这里必须强调的是,林译小说原作因译作的出色而被中国读者接受,而不是译作因原作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而被中国读者认可。回顾一下,林纾与人合译的第一部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其受中国读者欢迎的程度令人意外,以华人之典科,写欧人之性情,曲曲以赴,煞费匠心。好语穿珠,哀感顽艳。读者但见马克

7、之花魂,亚猛之泪渍,小仲马之文心,冷红生之笔意,一时都活,为之欲叹观止(可以说,读者对林纾翻译的那些域外小说原作的承认,几乎完全是凭借了林纾文言笔传的功劳。这同时也解释了那些与林纾合作翻译的人,为什么他们读得懂原作,也已经口译了出来,却依然要依赖林纾文言的笔传。  最后,译概念在晚清小说期刊上的应用多种多样,显示出小说期刊译介具有异常宽泛、内涵丰富的文学翻译观。钱钟书先生在《林纾的翻译》一文起首梳理了译和文学翻译的正统含义,提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但译文总难免有失真和走样的地方,也就是讹。然而晚清小说期刊上的所谓译却少见化,反而是讹更

8、明显。  三  通过这三方面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在晚清小说期刊的文学翻译观中,译有同文学创作非常接近的地方,由此可以把晚清小说期刊文学翻译观的核心概括为重写确切地说是戏谑的重写。重写问题在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