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答古诗炼字鉴赏题

如何解答古诗炼字鉴赏题

ID:22591777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0

如何解答古诗炼字鉴赏题_第1页
如何解答古诗炼字鉴赏题_第2页
如何解答古诗炼字鉴赏题_第3页
如何解答古诗炼字鉴赏题_第4页
如何解答古诗炼字鉴赏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解答古诗炼字鉴赏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解答古诗炼字鉴赏题如何解答古诗炼字鉴赏题如何解答古诗炼字鉴赏题“炼字题”是高考古诗鉴赏中常见的题型,也是十分符合中国古诗尺幅千里、惜墨如金、含蓄蕴藉的艺术特色的考查形式。一.明确两种设题方式:此类题一般有两种设题方式:(1)此诗或此句或此两句中,“某字”或“某字和某字”历来为人称道,结合诗句简要赏析。(2)此诗或此句或此两句中,哪一个字或哪两个字用得十分精妙,找出来并给合诗句简要赏析。二.答炼字题永恒的两大原则:(1)字不离句。任何一个汉字都无所谓好坏优劣之分,但一进入具体的语境中,则显示出高下来。所以,所谓某字

2、用得好,是说某字在某句中作用发挥得好。(2)联句分析。正因为字不离句,所以,在赏析某个字的妙,必须联系其所处的相应句子来分析。三.锁定精妙字的三大技巧:(1)此类字常是动词或形容词;(2)此类字上下句的位置相同;(3)此类字在诗句中文质兼美。如果美在句中,那主要是其表达效果好;如果美在全诗中,那它就可能成了“诗眼”。四.答鉴赏题永恒的三大思路:(1)形式上:对某一个或某两个字来说,所谓的“形式上”赏析,主要就是赏析它在特定的句子中或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或词类活用。(2)内容上:内容指的就是思想与情感。或分析某字在某句中

3、所表达的思想与情感,或进而分析某字(“诗眼”)在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与情感。(3)效果上:正因为它是锤炼后的字,所以,某字才特别地具有强烈的艺术表达效果。此效果一是从诗中形象(诗人自己或诗中他人)角度来看,效果表达得怎样;二是从读者的角度来看,效果表达得怎样。五.炼字鉴赏例谈(1)从词性角度入手l例一(明确炼字所指类):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的艺术效果。(2007年广东卷)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上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林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答案](1)(内容上:结合诗

4、句分析)“穿”“数”描写所涉及对象的都是诗人自己,“穿”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穿过树林,“数”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在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2)(形式效果上:概括其如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综合全诗分析,“穿”“数”两个字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无聊的心境。l例二(考生寻找炼字类):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from本文来自学优网.gkstk.end#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2003年全国卷)王维

5、·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答案](1)(明确是哪两个字)这两句中的诗眼是“咽”和“冷”二字。(2)(结合诗句分析)“咽”字是动词,着重从动态的方面来写,写的是山间的流泉,由于危石的阻拦而发出低弱的吟声,仿佛人的呜咽之声;“冷”字是形容词,着重从静态方面来写,写的是披洒在青松上的日色,因为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十分阴冷。(3)(指出其精练传神之表达效果所在)诗句中的“咽”“冷”二字一静一动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勾画出了香积寺外山中的幽僻冷寂。

6、l例三(考生寻找炼字类):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两个字?请简要分析。(2007年全国卷二)王维·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浓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答案](1)(明确)分别是“明”和“出”。(2)(内容上:结合诗句分析)“明”就是分外耀眼光亮,描写的对象是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出”就是呈现出来,描写雨后群山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更加秀丽清新。(3)(效果上)“明”和“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后天晴所见景象,画面逼真而有层次感。(2)从修辞

7、手法角度入手l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2006年广东卷)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清·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注:(1)艭,shuāng古书上说的一种小船。(2)海幢:即海幢寺。[答案](1)“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诗句赋予“老鹤”以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把钟声带到了海幢。(2)“带”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钟声悠扬的特点,使画面具有动感。(3)从表现手法角度入手l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2006年辽宁卷)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

8、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荦确:luòquè,怪石嶙峋,不平貌。[答案](1)“铿然”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此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2)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