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曹庆娥

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曹庆娥

ID:22608433

大小:71.0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0

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曹庆娥_第1页
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曹庆娥_第2页
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曹庆娥_第3页
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曹庆娥_第4页
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曹庆娥_第5页
资源描述:

《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曹庆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曹庆娥益阳市人民医院湖南益阳413000【摘要】目的:讨论影响临床微生物检查质量的原因。方法:特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200份微生物检查报告进行研究。结果: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为采集标木自身的质量、护理人员的因素以及操作不规范等,采取相应的措施为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责任心和综合能力,规范标木的采集以及运输,严格按照规范操作进行检验,加强对仪器的检测以及保障实验室的无菌环境。结论:由于微生物检测对临床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检查结果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所以在相

2、关工作人员、规章制度以及检查环境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措施,进而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减少标木的失误,确保了检测结果。【关键词】临床微牛.物;检验质量;影响因素临床微牛.物检验是为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提供准确数据的一种科学方式,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微生物检验可以有效的控制感染的蔓延,保障患者的牛.命安全,所以检验质量是保障治疗效果的关键[1]。而在临床检验中,往往由于很多因素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为了研宄影响检验质量的具体因素,特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200份微生物检查

3、报告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选取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200份微生物检查报告为研究对象,其中出现检验误差的报告为106份,发生率为53%,其中采集标木方式不正确的为31例,标木存放时间过K的为24例,护理人员操作失误的为21份,检验试剂出现异常的为18份,仪器使用失误的为12份。见表1.2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2.1采集的标木质量,标木的采集、运输以及处理方式,这些均能影响检查质量,护理人员在采集标木前,没有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导致患者在进行采集标本前服用其他药物,而药物直接影响检验结果。另外

4、护理人员在采集时,操作不规范,使标本收到污染,导致结果出现误差。采集标本的量没奋达到标准,采集时间不正确,并II在标本运输的过程中,没冇在规定吋间内进行送检,导致标本失效。或者采集标本后,环境温度不正确,保存的时间过长,导致标本出现变化,最终引起误差。2.2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在进行采集时,没冇及时的与患者进行沟通,缺乏责任心,在采集前并没有与患者及吋说明相关注意事项,缺乏专业知识,没有认识到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相应的工作经验较少,不具备熟练的操作手法,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不够,稳定性较差。Ml吋,冇些护理人员

5、针对与新仪器以及新设备的掌握知识不够,操作水平较差,相应的培训工作不到位,导致在标本采集到送检的过程中出现失误,进而造成结果不准确[2】。2.3标本的采集不规范,相应的工作人员在进行采集时,没冇做好相应的工作记录,患者的采集标本没有及时的贴上标签。并ii在进行检验之前,没有对试剂的质量进行核查,如试剂的颜色是否正常、是否出现溶血现象、是否出现细菌污染以及是否出现气泡等,同时在鉴定时,没冇正确的查看相应检查物品的质量,导致标本在检验的过程中出现误差[3】。另外,相关的工作人员没有及吋的检测记录仪器的操作方式,对相

6、关仪器没有做到定期校对,记录工作不到位,没冇按照规定使用无菌隔离系统,使标本出现污染现象。3提高检验质量的措施3.1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由于护理人员的采集方式直接影响到标本的检査结果,所以应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进行培训,并考核,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以及工作能力。通过网络讲课、集体授课等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更正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提高苏责任意识以及控制意识。培训内容主要为常见的疾病知识。微生物的检测方式、标本的正确采集和运输方法以及相关仪器的使用,提高工作人员的操作手法及理论

7、知识,使其正确的填写相应的检查报告,纠正工作人员的手法。另外,根据工作人员的具体情况,予以针对性的培训,从而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减少标本出现误差的情况[4】。3.2规范标本采集及运输的方式,医护人员在进行采集前,应及吋的询问患者的相关病情,并H告知患者及家属相关注意事项,避免患者在检测前服用一些影响结果的药物或食物。相关工作人员应认真的分析患者的病情,制定最佳的采集方案及吋间,掌握正确的采集方式,在标本采集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避免标本出现污染。控制采集量,避免由于采集量太多或太少而引起的失误。严格按照流

8、程进行操作,在采集后,应在2h内及时送检,如果由于其他因素导致标本无法及吋送检,应保存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存放,且存放吋间不得超过5h,避免存放吋间太长,导致标本出现变化,进而影响检验结果。而对于存放吋间过长的标本,工作人员应与患者及吋沟通,并重新采集标本。3.3规范检验方法,在标本进行检验时,应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操作,实验室内应确保无菌,并i严格使用无菌隔离系统进行隔离,相关的检测仪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