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引入情境 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创设有效引入情境 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ID:22640787

大小:5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30

创设有效引入情境 打造高效数学课堂_第1页
创设有效引入情境 打造高效数学课堂_第2页
创设有效引入情境 打造高效数学课堂_第3页
创设有效引入情境 打造高效数学课堂_第4页
创设有效引入情境 打造高效数学课堂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设有效引入情境 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创设有效引入情境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创设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有人说,一堂好的数学课如同一篇优美的散文,开头便要漂亮,引入入胜;有人说,一堂好的数学

2、课恰似一支动人的乐曲,开头就要定好基调,扣人心弦;还有人说,一堂好的数学课更象一部合理而巧置悬念的侦探小说,一开始就诱动读者心理上、感情上、思想上的参与,犹如一次惊心动魄的历险,启发读者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经受智慧、毅力、勇气的磨砺,数学课的引入是高效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数学教育活动能否成功,关键是看我们教师是否调动了学生思维,是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让学生产生了学习激情……一句话是否唤醒学生智慧,然而,笔者通过长期的调查与分析,发现不少中学数学教师在新课引入中,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的情境、假问题的情境、缺乏真情的情境、偏

3、离教学的情境和“电灌”的情境(滥用多媒体).有的牵强附会,使情境中的数学与学生经验中的数学相距甚远,不能引发正迁移,或情境中的数学现象繁杂,主题不明,导致学习目标的偏离,或与教学目标南辕北辙;有的缺乏问题性、缺乏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冲动性;有的偏离阶段性,其呈现方式对不同课型(如新授课、复习课等)、不同年级(班级)不加区别.创设情境如同建造桥梁一样,如果把数学情境的“合理性”视为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要求,把“问题导向性”看作是对桥梁功能的设计要求,那么,“有效性”则可看作是对桥梁工程质量的总体考虑,那怎样的情境被引入课堂才有效

4、?1.运用实例、故事引入,打造高效数学课堂1.1设计喜闻乐见的生活实例情境引入数学于实际生活,又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新教材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每章都出现了不少与本章内容有关的实例,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应用性,要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工,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中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材料,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课堂教学,赋予现行教材内容以新的活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周围,燃起学生学习热情.案例1“函数”概念的情境引入在一次学科组内公开课上,上课的老师居然迟到了,让听课的老师和学

5、生在“他为什么迟到了?”的疑惑中等待了一分钟,任课的老师匆忙进教室后的开场白是这样的:对不起,我迟到了,大家一定想知道我迟到的原因吧,那是因为从家里来学校的途中,发现所骑的摩托车没有汽油了,于是就到路边的电脑加油站加油了,在加油过程中我发现显示器上一些数量很有趣(边讲边画显示器的草图),如5.80元/升一动不动,而两个小窗格的数字却不停地跳动着,这两个数表示什么呢?(生答:一个是油量,一个是金额),为什么这两个量要一起跳动呢?(生答:因为进油时,油量会发生变化,油量变化了,金额就跟着改变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第11章第

6、1节函数的概念”,单价5.80元坍在加油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我们把它叫做“常量”,油量和金额会发生变化,所以把它们叫做“变量”,又因为油量先发生变化,金额才跟着变化,所以油量叫做“自变量”,金额叫做“因变量”,“因变量”也叫做“自变量的函数”,所以,金额就是油量的函数.如果所加的油量设为z升,要付的金额为y元,那么y与x的关系如何表示?(生答:y=5.80x)这个式子叫做函数关系式,其中z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y是z的函数.我的摩托车油箱最多能装10升汽油,那么自变量z的取值范围是什么?(生答:0≤z≤10)….一位教师在讲授《等

7、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对学生说:同学们,我愿意在一个月(按30天算)内每天给你们1000元,但在这个月内,你们必须:第一天给我返回1分钱,第二天给我返回2分钱,第三天给我返回4分钱……即后一天返回的钱数是前一天的2倍,你们愿不愿意?此问题一出立即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这么“诱人”的条件到底有没有陷阱?只有算出“收支”对比,才能回答愿与不愿.“支”就是一个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问题,如何求出这个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呢?这就需要我们探索出等比数列的求和方法及求和公式了……通过这个例子不但使学生产生求知的热情及浓厚的兴趣,而且对引出等比数

8、列的前n项和公式起到自然引入的作用.案例3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情境引入.在引入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时,老师提出:建造一座大楼,怎样才能使墙面与地面垂直呢?学生很快会联想到建筑工人常常用一端系着铅锤的细绳让其垂直地面,并以这根绳子为参照,看看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