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因情景而生动,因细节而完美”

“历史因情景而生动,因细节而完美”

ID:22649002

大小:4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0

“历史因情景而生动,因细节而完美”_第1页
“历史因情景而生动,因细节而完美”_第2页
“历史因情景而生动,因细节而完美”_第3页
“历史因情景而生动,因细节而完美”_第4页
“历史因情景而生动,因细节而完美”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因情景而生动,因细节而完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历史因情景而生动,因细节而完美”一、细节创设情境,感悟真实细节往往是不引人注目的,然而,也正因为如此,才更真实、更本质。细节可以造就强烈的现场感,变过去为当下,营造氛围,使学生更好地进入角色,体验成败兴衰的历史沧桑,感受历史人物的酸甜苦辣。激发学生求知、求真的欲望。譬如:学习“重庆谈判”一节时,我用多媒体呈现给学生方纪的散文《挥手之间》中的一段,引入毛泽东同志应蒋介石之邀赴重庆谈判时在机场上向送行的群众告别的一个细节:“人群又一次像疾风卷过水面,向着飞机涌了过去。主席站在飞机舱口,取下头上的帽子,注视着送行的人们,像是安慰,像是鼓励。人们不知道怎样表

2、达自己的心情,只是拚命地一齐挥手,像是机场上蓦地刮来一阵狂风,千百条手臂挥舞着,从下面,从远处,伸向主席。主席也举起手来,举起他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但是举得很慢很慢,像是在举起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一点一点的,一点一点的,举起来,举起来;等到举过了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停止在空中,一动不动了。”我请一位同学模拟这一过程,并让同学们体会主席此时此刻的心情和主席动作的象征意义。以“挥手”这个“细节”,这个特定的、历史性的动作,使毛泽东在重庆谈判这个历史转折关头表现出来的雄才大略、顾全大局给学生留下的深刻印象,一代伟人的人格魅力得以充分展示。当我们面对十三、四

3、岁的初中学生时,应该使用怎样的方式和手段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怎样的课堂生活更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过于抽象、客观、理性的史实陈述显然不能达成以初中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的,而用生动具象的细节让学生“入境”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智技能,形成一种自主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心态,让历史课更具亲和力。创设情境,给学生以亲历感,打开思路,发挥想象力,激发走近历史的兴趣。只要我们在历史的夹缝中去寻找、发现那些有意无意留下的细节,历史的大门就会向我们敞开。二、细节使学习个性化历史不单单是历史学家的历史,每个学生都有自己进入历史、阅读历史的方法,对于历史现

4、象每个学生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获得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当教师把细节教学引入历史课堂,学生可以通过和历史事件相关的不同的细节来认知这一事件的不同方面,并通过在课堂上对细节的整合,让大家共享个人的体验,使每个同学对历史的认识更立体、更饱满。譬如:“宋代社会风貌”一课教材本身就是以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琐事来解读宋代历史,这些看似无意义的细节其实正是社会文化生活形态的重要表征。我在教学中首先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收集资料,可以利用古诗词、绘画作品,照片等资料进行探究。结果,有些同学在宋词中找到描绘当时服装和饮食的诗句,如苏轼的:“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

5、蒿笋试春盘”晏几道的“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等,读宋词了解仍然是停留在文本的较抽象的层面,有些同学则用两幅不同朝代的《捣练图》,更直观地比较了唐宋服饰色彩、款式的不同之处,并讨论了政治、经济、文化诸多因素对服饰演变和发展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还有一些女同学展示了她们用纸制作的宋代女服。仅仅一个宋代服饰的教学环节就用了听、看、谈、做等各种手段,不但了解了宋人的日常生活,更看到了“小历史”背后的“大历史”。“历史就是一个大掌故”。在这些和百姓大众的生存状态息息相关的历史细节的学习中,更凸现了以人为本,让学生可以用极具个性的学习方式和渠道来形成自己

6、的历史观。三、细节点燃思想的火把古希腊散文家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要想让历史课堂闪烁着思想的火花,首先我们自己要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这样,才能对学生心灵的丰满、精神的充实起到一种引领作用,才能创造性地挖掘课程资源,让所选的细节背后蕴含着思想的底蕴,并在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对感性的细节作理性的思考。现行的历史教材中,每一课都有“课前提示”,它不仅具有导入新课的作用而且还具有多种功能,所以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合理运用“课前提示”。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次上课,我都把课前提示设计成一个个小问题,边讲边问。如

7、在讲《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时,带领学生朗读课前提示中毛泽东同志的诗《七律长征》,略加解释,指出毛泽东在诗中提到的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岷山等地,只是红军长征经过的万水千山的一部分,设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经过了哪些地方?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境,激发了兴趣,启动了思维。“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说大礼不辞小让,在当今这个精细化的时代,细节影响品质,细节显示差异,须知细节往往决定着一个人一件事的成败。在历史教育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细节同样重要,教师只有心思细腻,扎扎实实

8、的从每一个细节做起,才会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更精彩,使我们的学生更坚信自我,健康成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