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书》word版

《建筑师书》word版

ID:22707079

大小:1.19 MB

页数:53页

时间:2018-10-31

《建筑师书》word版_第1页
《建筑师书》word版_第2页
《建筑师书》word版_第3页
《建筑师书》word版_第4页
《建筑师书》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筑师书》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011、《剩余的时间》 (乔治·阿甘本著,钱立卿译,吉林出版集团) 阅读者:冯果川 筑博设计执行总建筑师阅读理由:一本书只是解读圣经罗马书的第一句话而已,但是却能让人窥视到整个弥赛亚主义的的精髓,这是一本从形式到内容都很牛的书。我想通过这本书理解弥赛亚主义,再通过弥赛亚主义去理解共产主义。2、《AtlasofNovelTectonics》 (JesseReiser,PrincetonArchitecturalPress)阅读者:唐克扬 建筑师、策展人,哈佛大学设计学院设计学博士阅读理由:此处的Tectonics并不是中国建筑师某段时间爱谈的“建构”,而是后者的哲学。我

2、看到某些国内评论者说这本书是“语言游戏”,感到这其实正反映两种思维的差异性。虽然建筑处理的貌似是具体的问题,但是没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是难以确立“有效性”的标准的。过于功利的“有效性”排除了思维训练向着更高层次进步的可能。讽刺的是,我们如此“实际”和“有用”,但现实中又是如此草根和低效。3、《北京中轴线变迁研究》(郭超著,学苑出版社)阅读者:唐克扬 建筑师、策展人,哈佛大学设计学院设计学博士阅读理由:此前没有真正接触过北京史的研究,这本不能算专业学者写的书中其实大多是“猜想”——比如临朔宫的位置目前似无任何考古证据。但本书的特点是启人想象。它或者证明了康的那则轶事:历史比

3、我们想象的还要早……“猜想”中北京的“前世”对理解金辽旧都与大都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角度,一如宇文愷的大兴城与汉故城的关系。我现在读此类书主要是填补夜深睡前的某种意义匮乏。4、《天真的人类学家》 (奈吉尔·巴利著,何颖怡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阅读者:庄慎 阿科米星建筑事务所合伙创始人、主持建筑师5、《落脚城市》 (道格·桑德斯著,陈信宏译,上海译文出版社)阅读者:庄慎 阿科米星建筑事务所合伙创始人、主持建筑师6、《伽利略的苦恼》 (东野圭吾著,袁斌译,当代世界出版社)阅读者:刘珩 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南沙原创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7、《物理与哲学相遇在普朗克标度》

4、 (克雷格·卡伦德著,李红杰译,湖南科技出版社)阅读者:刘珩 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南沙原创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阅读理由:我很喜欢这种穿越的感觉,与现实拉开距离,逃到另一个时间和空间维度里去体验一种逻辑的乐趣。8、《地换山移——香港海港及土地发展一百六十年》 (何佩然著,香港商务印刷馆)阅读者:朱竞翔 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9、《梁思成与他的时代》 (朱涛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阅读者:朱竞翔 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10、《NewYorkTrilogy》 (PaulAuster,PenguinBooks)阅读者:徐千禾 汇一建筑主持建筑师阅读理由:17年前读

5、过一次,最近我又拿出来重读。作者如何用一个我曾熟悉的城市作为故事的背景,故事线又是如何在这座城市发展和流动,这事相当吸引我。021、《代谢派未来都市》 (财团法人忠泰建筑文化艺术基金会/森美术馆编,田园城市)阅读者:李以靠 上海以靠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的主持建筑师阅读理由:新陈代谢在日本六十年代提出来,我惊讶于日本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以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方式关注着他们国家的命运,而他们五十年前提出的一些设想,到了现在还影响OMA、MVRDV这些国际顶级建筑公司的设计!回想我们国内的建筑师们呢?当然包括我在内,我们是否应该更多的关注一些社会民生问题?我们很多时候聚

6、集在一起就吃吃饭、吹吹牛,然后一起做几个小房子,做完了拍几张照片宣传一下就完了,当然这样无可厚非,但我们可否在此基础上再努力一下?折腾点生意以外的事情来!这是我在看这本书时的反思。2、《工艺之道》 ([日]柳宗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阅读者:刘宇扬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香港大学建筑学院荣誉副教授阅读理由:这是一本由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写于1920年代,关于日本传统工艺与现代社会的一本书,去年出了中文版。翻阅之后马上被他的文字吸引住了。看完此书我深刻的体会到,当今日本工艺文化的开花结果,实际上是经历了上个世纪初由于资本和工业化所导致近乎没落的阶段,而透过柳宗悦和一

7、代日本文化家的推动,改变了社会对本土传统工艺的观念。我也在想,如果把书中“工艺”两字换成“建筑”,实际上也可对当今许多建筑价值观的问题有所启发。3、《繁花》(金宇澄著,上海文艺出版社)阅读者:张斌 致正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客座教授、《时代建筑》专栏主持人阅读理由:虽然写的是比我大一圈的上海人,但是书中描述的六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末的上海的城市空间和图景在我脑海里是一触即发的身体记忆,无论是关于街道、弄堂、和居室,以及其中承载的各种人是物非、或者物是人非。其中一个蛮有趣的阅读经验是,起手两行读过,马上自动进入沪语默读模式,看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