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炳寅网上问答》word版

《朱炳寅网上问答》word版

ID:22711124

大小:124.51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8-10-31

《朱炳寅网上问答》word版_第1页
《朱炳寅网上问答》word版_第2页
《朱炳寅网上问答》word版_第3页
《朱炳寅网上问答》word版_第4页
《朱炳寅网上问答》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朱炳寅网上问答》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分享]朱炳寅老师关于结构设计相关问题的网上问答朱炳寅,结构设计,问答,老师问:/w&

2、'A%x7O)l-h《高规》规定只有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才考虑双向地震作用。那么,如何确定刚度明显不对称、不均匀?8S%_/U6a3]:A+_2f说法一:在非偶然偏心作用下,结构位移比>1.2,或在偶然偏心作用下,**高度建筑结构位移比>1.4,B级高度建筑结构位移比>1.3,需要考虑双向地震作用。来源:2005年7月18~20日在京举办了首次“PKPM结构设计软件在应用中的问题解析”讲座。8[&h%m&W(N8G0o0V  W4B说法二:验算结构位移比时,总是要

3、考虑偶然偏心;结构构件设计时,分下列两种情况处理:1)如果位移比超过1.2,则考虑双向地震,不考虑偶然偏心;2)7~;J9

4、$q#a(@"h-{1r如果位移比小于1.2,则不考虑双向地震,考虑偶然偏心。来源:《PKPM新规范计算软件TAT、SATWE、PMSAP应用指南》-黄吉锋。)u*~3A)[&K:X3T说法三:一般而言,可根据楼层最大位移与平均位移之比值判断,若该值超过扭转位移比下限1.2较多(比如**高度高层建筑大于1.4,B级高度或复杂高层建筑等大于1.3),则可认为扭转明显,需考虑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计算,此时,判断楼层内扭转位移比值时,可不考虑质量

5、偶然偏心的影响。来源:《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若干问题解说》--黄小坤。-_0Z7~,S8s说法一和说法三比较接近,而说法二和其他两种差别较大,要严格的多,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g7N+N(t5:P&k,r)E6A7{:h答:通过楼层位移比来判别结构的对称性和均匀性,是较为合理的量化手段,具体量值应根据工程经验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即:工程重要或复杂时,可适当从严,反之可适当放松。我认为说法二比较合理,在结构扭转影响比较大时,应考虑双向地震,反之应考虑偶然偏心。!y7}8P0_*Z!A.l9C8_4m6O问:桩-筏(承台)基础中,规范

6、并未给出筏板(承台)刚度的确定方法。在考虑筏板(承台)为近似刚性的时候,板厚如何确定?  C.

7、9_  y4o4M7Z:

8、对于剪力墙结构墙下布桩时,筏板或条形承台的配筋如何确定,仅按构造配筋是否合适?6S$M1g6N"n3I7?:@答:*H;}8s1@(Y1.对桩筏基础有条件时应采用弹性地基梁板法计算,当采用地基反力直线分布假定进行近似计算时,对桩筏基础的筏板截面要求可按规范对筏板的要求确定。/u-A*z5M8t2`)s5x4A$W2.当剪力墙下沿剪力墙中线布置单排桩时,筏板可只考虑地下水浮力及必要时考虑筏板的整体弯曲问题。%Y6s#}2z4r._#D#E3r8M问

9、:由于基础深度不同,底层框架柱有长短,这样的结构有什么问题吗?在建摸的时候已经调整了柱底标高,模型里能看出柱已经有长短了,但是到SATWE里出图计算的时候,还是按默认的层高输出,底层柱还是一样长了,怎么处理?+u5k)[8e"E:f答:对这个问题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明白,基底标高不同肯定不好,而且大部分出现在坡地,与坡地建筑有牵连。但应区别不同情况,作为一个有经验的结构工程师,首先要做的不是把结构照原样拿来用程序算一遍,而是应进行合理的简化,优先通过采取适当的构造措施,实现基础底面的同一计算标高(如当基础底面高差很大时,是否可在首层地面以下适当位置设置钢筋混凝土拉梁,同

10、时加大地下柱的刚度,实现结构计算嵌固部位的适当上移)。  B"H#R$

11、"O;q3[问:高层建筑一字型平面长度110m,不可以分缝,采取什么措施较好?8g$I(t.5I;i3w答:可采取以下措施:0P)q)P,_)t1.采用无收缩混凝土或掺适量的微膨胀剂;9T/X4_!H  P&U2.适当增加板的通长钢筋;1l%Y$D2j8W2u-u3.必要时加设预应力钢筋;6J!J5E9_(x7r0t,i5@4.建筑采取减小结构温差的措施,如采取必要的保温隔热措施,使结构的温差变化尽量小。*u,P$w  c&B,u&H5.必要时,在屋顶层设置音叉式温度缝。1J"J&s  f7O

12、问:1V3G2k1r;D3N连梁纵筋的最小配筋率如何确定?因规范中没有明确规定。文中的“0.545%”似取自《高规》表6.3.2—1的框架梁,黄小坤在04年1月《建筑结构》文中提出,这样可能造成受弯承载力过高,受剪破坏先于弯曲破坏。另外,“0.545%”为按HPB235钢筋计算结果,似应按HRB400,为0.318%。1N'`8I(f"x,d  l答:-_)_*K  w0Q-g/j,s连梁构造配筋按框架梁要求取值应该是合理的,控制连梁受剪承载力不小于抗弯承载力的关键在于计算取用的梁截面的合理性,要求梁的计算截面不宜太小,若梁的计算截面太小,则可能造成连梁抗剪承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