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铎从心肾不交论治神志病

陈士铎从心肾不交论治神志病

ID:22743121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31

陈士铎从心肾不交论治神志病_第1页
陈士铎从心肾不交论治神志病_第2页
陈士铎从心肾不交论治神志病_第3页
陈士铎从心肾不交论治神志病_第4页
陈士铎从心肾不交论治神志病_第5页
资源描述:

《陈士铎从心肾不交论治神志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陈士铎从心肾不交论治神志病【关键词】陈士铎;心病(中医).中医病机;心病(中医)/中医药疗法;心肾不交;滋肾清代名医陈士铎,字敬之,号远公,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素有“医学怪才”之称。陈氏既重临床,又好笔耕,其立法用药,不落俗套,较多新意,治病每多奇中。笔者通过研习陈氏的《辨证录》及其它相关著作,发现陈氏从心肾不交论治神志病颇具特色,运用这些经验于临床,常能获取捷效。现就陈士铎从心肾不交论治神志病的经验作一探析,以供同道临证时参考。  1心肾与神志的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

2、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明确指出阴阳乃是宇宙中一切变化的主宰和动力。就人体而言,心主一身之火,属阳;肾主一身之水,属阴。在生理状态下,位居于上的心火,必须下降,以温养肾水;位居于下的肾水,必须上承,以济制心火。这一阴阳交感、互根互济的现象,常称之为“心肾相交”或“水火既济”,它不仅是确保两脏功能正常的基础,对协调诸脏,维持全身有序的功能活动也具有重要作用。显然,人之神志活动亦无例外地包涵在其中。陈氏以上述理论为基础,深入地论述了神志活动与心肾的生理病理联系。陈氏认为,

3、心肾相交是神志正常活动的基础,谓:“心气通于肾,而夜能安;肾气通于心,而日亦安也;心肾交而昼夜安。”“心肾交而智慧生,心肾离而智慧失。人之聪明非生于心肾,而生于心肾之交也。肾水资于心,则智慧生生不息;心火资于肾,则智慧亦生生无穷。”提出了神志活动寓于心肾交感之中的论点。心肾不交,则神志活动失常。  2神志病心肾不交的原因  陈氏认为,心肾不交由多种原因造成。一方面,由于心和/或肾的功能异常导致心肾两脏间“水火既济”功能失调。首先,“心原属火,过于热则火炎于上,而不能交于肾;肾原属水,过于寒则水沉于

4、下,而不能上交于心”。如果“心过于热而肾过于寒”,则易导致心肾两不相交;其次,肾水不足则“肝益加燥,无津液以养心”,可导致肾不交心;另外,“肾水大耗,一如家贫,客至无力相延,客见主人之窘迫,自然不可久留”,可导致心不交肾[1]。另一方面,陈氏认为,肝胆是交通心肾之枢纽,谓:“心欲交于肾,而肝通其气;肾欲交于心,而肝导其津,自然魂定而神安”;“胆属少阳,其经在半表半里之间,心肾交接之会也。心之气由少阳以交于肾,肾之气亦由少阳以交于心。”因此,肝胆功能失调是导致心肾不交的重要原因。例如,不寐可由肝燥失

5、润、胆气虚、胆虚风袭等导致心肾不交而致。如“肝气不舒,则肝血必耗;肝血既耗,则木中之血上不能润于心,而下必取汲于肾”;“胆气既虚,至不敢相延心肾二气而为之介绍,心肾乃怒其闭门不纳,两相攻击”;“夫担心则怯,怯则外邪易入矣。外邪乘胆气之虚,既入于胆之中,则气无生,一听邪之所为。胆欲通于心,而邪不许;胆欲交于肾,而邪又不许……心肾因胆气之不通,亦各退守本宫,而不敢交接。”此外,“肝气最急,郁则不能急矣,于是肾气来滋,至肝则止;心气来降,至肝则回。以致心肾两相间隔,致有遗忘也。”因此,肝气郁滞也可导致心

6、肾不交。  3神志病心肾不交的治疗方法3.1补益心肾法陈氏谓:“补肾之中,仍益之补心之剂,似乎无专补之功,殊不知肾水既足,而心气若虚,恐有不相契之虞”[2];“心必借肾以相通,火必得水而既济,如只益心中之血,而不填肾中之精,则血虽骤生,而精仍长涸,但能救一时之善忘,而不能此长年之不忘也。”因此,补益心肾是陈氏治疗神志病心肾不交的常用方法。但其中又有偏于补肾、偏于补心或补心补肾并重之别。例如,治疗怔忡的心肾两交汤(由黄连、肉桂、人参、麦冬、当归、炒酸枣仁、白芥子、熟地黄、山茱萸组成)是补肾兼以补心,

7、治疗健忘的生慧汤(由熟地黄、山茱萸、酸枣仁、远志、柏子仁、茯神、人参、石菖蒲、白芥子组成)是补心兼以补肾。而治疗健忘的神交汤(由巴戟天、菟丝子、山药、芡实、玄参、人参、麦冬、丹参、柏子仁、茯神组成),“无一味非心肾同治之药”,是补心补肾并重之剂。此外,对肝气郁滞导致的心肾不交,陈氏认为:“欲通肝气,必须仍补心肾,要在于补心、补肾之中。而解其肝气之郁,则郁犹易解,不至重郁。”因而以补心肾为主,兼以解郁,方如治疗健忘的通郁汤。对“五脏俱伤”,“不止心肾二经之伤”的健忘,则以补心肾为主,兼以补胃,使胃能

8、“分精液于心肾”,方用生气汤。3.2调理肝胆法陈氏认为肝胆是心肾交通之枢纽,因而对胆气虚或胆虚风袭导致的心肾不交,宗《内经》“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的原则,提出了调理肝胆的方法。如其在治疗不寐的益胆汤(由川芎、当归、沙参、乌梅、柴胡、郁李仁、竹茹、白芥子、陈皮组成)方后云:“此方绝不治心肾之不交,而惟泻胆木之风邪,助胆木之真气,则胆汁不干,可以分结于心肾,自然心肾两交”;在肝胆两益汤(由白芍、炒酸枣仁、远志组成)方后云:“胆得三味之补益,则胆汁顿旺,何惧心肾之相格乎”。此外,陈氏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