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

ID:22762054

大小:116.19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31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_第1页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_第2页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_第3页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_第4页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小学)(科目代码:202)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月的因素是A.遗传B.环境C.个性差异D.个人努力【答案】B。2.教育史上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

2、夸美纽斯和布鲁纳B.夸美纽斯和杜威C.赫尔巴特和布鲁纳D.赫尔巴特和杜威【答案】D。3.小林又一次偷拿水果摊上的水果,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老师批评他:“为什么总是拿别人的东西”。小林低头回答“我也知道不对,就是有时忍不住。”这说明小林缺乏A.道德认识教育B.道德情感教育C.道德意志教育D.道德行为教育【答案】C。4.我国制度化学校教育体系包括①幼儿教育②初等教育③中等教育④成人教育⑤高等教育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答案】B。5.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在A.生活性B.计划性C.组织性D.系统性【答案】A。6.有目的

3、、有计划地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感知以获取资料的研究方法是A.历史法B.问卷法C.观察法D.文献法【答案】C。7.儿童出现眼睛干涩、夜盲症,可能是缺乏A.维生素AB.维生素BC.维生素CD.维生素D【答案】A。由于饮食中缺乏维生素A或因某当消化系统疾病影响维生素A的吸收,致使视网膜杆状细胞没有合成视紫红质的原料而造成夜盲。8.当你注视面前这个棱台框架时,一会儿觉得小方框平面位于大方框平面的前面,一会儿又觉得小方框平面位于大方框平面的后面,这种注意反复变化的现象属于A.注意分散B.注意起伏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答案】B。9.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来

4、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说明思维具有A.间接性B.概括性C.理解性D.整体性【答案】A。10.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常用自己的内在标准判断客观事物的人,其认知方式属于A.独立型B.依存型C整体型D系列型【答案】A。11.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的心理学家是A.罗杰斯B.斯金纳C.班杜拉D.桑代克【答案】C。12.小英到医院打针以后,再遇到穿白大褂的人就会感到害怕。这种心理现象是A.内化B.泛化C.焦虑D.移情【答案】B。13.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施的课程属于A.理想的课程B.正式的课程C.领悟的课程D.运作

5、的课程【答案】D。14.荀子在《劝学篇》中指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所蕴涵的教学原则是A.循序渐进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启发诱导原则D.直观性原则【答案】A。15.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时,张老师[亿师学教师考试研究院提供]将:“能够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拟定为教学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A.知识性目标B.过程性目标C.机能性目标D.情感性目标【答案】C。16.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编排课程内客。这种组织方式属于A.横向组织B.水平组织C.纵向组织D.综合组织【答案】C。17.体现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

6、,作为学校办学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的是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教学大纲D.教学目标【答案】A。18.小学科学课上,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的内部结构,获得有关植物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属于A.参观法B.实验法C.演示法D.实习法【答案】B。19.新学期第一堂体育课,张老师对学生进行体能测试,以作为分组教学的依据,这种教学评价属于A.过程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答案】C。20.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我国小学现阶段即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等分科课程,又开设科学、艺术等综合课程。这体现了课程结构具有A

7、.综合性B.均衡性C.选择性D.时代性【答案】A。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解析】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由需要引起,需要系统由低级到高级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共七个层次。其中,前四个层次属于匮乏性需要,后三个层次属于成长性需要。一般情况下,当某种低层次的需要得到部分满足后,就会向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多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

8、消失。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22.儿童身心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