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蝶恋花》李清照《渔家傲》比较阅读答案及赏析

苏轼《蝶恋花》李清照《渔家傲》比较阅读答案及赏析

ID:22764826

大小:5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31

苏轼《蝶恋花》李清照《渔家傲》比较阅读答案及赏析_第1页
苏轼《蝶恋花》李清照《渔家傲》比较阅读答案及赏析_第2页
苏轼《蝶恋花》李清照《渔家傲》比较阅读答案及赏析_第3页
苏轼《蝶恋花》李清照《渔家傲》比较阅读答案及赏析_第4页
苏轼《蝶恋花》李清照《渔家傲》比较阅读答案及赏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轼《蝶恋花》李清照《渔家傲》比较阅读答案及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苏轼《蝶恋花》李清照《渔家傲》比较阅读答案及赏析苏轼《蝶恋花》李清照《渔家傲》比较阅读答案及赏析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①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②去。注:①谩有,意思是“空有”或“徒有”。②三山,指传说渤海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1)从词的风格来看,前一首属于________派,

2、后一首属于________派;从词的结构来看,苏词下片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主要是运用了__________修辞格,李词上、下两片一气呵成、关联紧密,主要是__________这一修辞格运用得当。(2)对苏词“枝上柳絮吹又少”句中“又”字的运用,评论家向来赞赏有加;对李清照这首《渔家傲》,人们极为欣赏它于尺幅之中多处用典而又能做到“简净自然,浑化无迹”。请于上述两个方面选其一作出具体解释。答案(1)婉约豪放顶真设问(2)解释前一点:着一“又”字不仅准确地写出了容易撩人愁绪的飞絮越吹越少的情景,更精妙婉曲的是,“又”字还表明词人之看絮飞

3、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正自然流露于这“又”一次的观看之中。解释后一点:①李词中“我报路长嗟日暮”一句从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化用而来,表达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②“九万里风鹏正举”是化用《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之语,既照应上片乘船渡海所见的海天相接之景,又铺垫了后二句借风力游三山的述怀。③“三山”之典既抒发胸中怀才不遇的愤懑,又表现了对黑暗现实不满,还表现了对没有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生活的强烈向往。苏轼《蝶恋花》赏

4、析这首词将伤春之情表达得既深情缠绵又空灵蕴藉,情景交融,哀婉动人。清人王士《花草蒙拾》称赞道:“‘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这个评价是中肯的。苏轼除写豪放风格的词以外,还写了大量的婉约词。他的婉约词同样有劲气流动,不同于花间词的软弱。词中包蕴的意趣亦为词家推重。《古今词话》说此词写行人多情与佳人无情,“极有理趣”。正所谓“物自无情而人自多情”,这是人生中非常普遍的现象。还有人评价它富有“禅趣”,那阻隔有情与无情沟通的,不仅仅是绿水环绕的围墙,而更是人们的“心墙”。的一生虽历经坎坷,仍“多情

5、”地追求理想,执着人生,可是却总被“无情”所恼。这正说明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忘情于现实世界。他在这首词中所流露出的伤感,正是基于对现实人生的热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词一开篇即呈现出暮春景色。的视线是从一棵杏树开始的:花儿已经凋谢,所余不多的红色也正在一点一点褪去,树枝上开始结出了幼小的青杏。“残红”,是说红花已所剩无几。着一“褪”字就深了一层,不但花少,且已褪色,感伤之情更浓。睹暮春景色,抒伤春之情,是古诗词中常有之意。不过一般人写伤春意绪,总会把那种凄迷寥落之感表达到极致。苏轼则更多了一些旷达。有繁华就有衰落

6、,有凋谢就有新生。他特别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语气中透出怜惜和喜爱,有意识地冲淡了先前浓郁的伤感之情。接着,将目光从一花一枝上移开,转向不远处更加开阔的地方。只见燕子掠着水面低飞,绿水环绕着人家的墙院。寥寥几笔,便勾画出春意未尽的乡村图景。飞动的燕子为画面增添了动态之美;“绿水人家”则带来了生活的气息,并为后文“墙里佳人”的出现作好了铺垫。“绿水人家绕”一句中的“绕”字,曾有人以为应是“晓”。通读全词,并没有突出的景物表明这是清晨的景色,因而显得没有着落。而燕子绕舍而飞,绿水绕舍而流,行人绕舍而走,着一“绕”字,则非常真切。“枝上柳绵吹

7、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是词中最为人称道的两句。枝头上的柳絮随风远去,愈来愈少;普天之下,哪里没有青青芳草呢。“柳绵”,即柳絮。柳絮纷飞,春色将尽,固然让人伤感;而芳草青绿,又自是一番境界。苏轼的旷达于此可见。“天涯”一句,语本屈原《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是卜者灵氛劝屈原的话,其思想与苏轼在《定风波》中所说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一致。即便如此,这两句还是蕴含着许多辛酸和悲哀。据《词林纪事》卷五引《林下词谈》记载:“子瞻在惠州,与朝云闲坐。时青女(霜神)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残红’。朝云歌

8、喉将啭,泪满衣襟。子瞻诘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联系当时苏轼的遭遇,是颇耐人思索的。苏轼一生漂泊,最后竟被远谪到万里之遥的岭南。此时,他已人到晚年,遥望故乡,几近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