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得利请求权与其他请求权的竞合

不当得利请求权与其他请求权的竞合

ID:22821621

大小:78.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10-31

不当得利请求权与其他请求权的竞合_第1页
不当得利请求权与其他请求权的竞合_第2页
不当得利请求权与其他请求权的竞合_第3页
不当得利请求权与其他请求权的竞合_第4页
不当得利请求权与其他请求权的竞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当得利请求权与其他请求权的竞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不当得利请求权与其他请求权的竞合

2、第1 一、请求权竞合的基础  不当得利为债产生的法律事实,是民法上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冲突的基本制度。不当得利,是指无法律上的原因而受利益,致使他人受到损失的事实。(注:参见史尚宽:《债法总论》,1978年版,第69页;孙森炎:《民法债编总论》,1985年版,第99页。)因不当得利而引发的民法上的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以不当得利的构成为核心内容,形成完整的法律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第92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  请求权是指权利人得要求他人为特

3、定行为的权利,因民法规定的基础权利的发生而发生。因请求权的基础权利不同,请求权可以分为债权上请求权、物权上请求权、准物权上请求权、知识产权上请求权、人格权上请求权和身份权上请求权。(注:参见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65页。)请求权竞合,是指同一权利人对于同一义务人,就同一标的发生数个请求权的情形。(注:参见郑玉波:《民法总则》,台湾三民书局1979年版,第51页。)发生请求权竞合,各请求权在性质上彼此独立,不相关联。不当得利请求权为债权上请求权,为财产权的一种,和民法上的其他请求权究竟属于何种关系,能否发生竞合?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实务问

4、题,关系到对不当得利请求权的理解和适用。  在传统民法理论上,不当得利请求权为一种辅助性的权利,没有独立的地位。不当得利请求权和民法上其他的请求权不发生竞合问题,惟有其他请求权不能行使或者不能得到满足时,才能适用不当得利请求权。法国民法学者和瑞士民法学者以及前苏联的民法学者多持这种观点。但是,德国、日本等国占主导地位的学说主张不当得利请求权的独立性,认为不当得利请求权原则上和民法上的其他请求权可以发生竞合,在发生请求权竞合时,当事人可以选择行使请求权。  不当得利和民法上的其他请求权发生竞合,亦有立法例上的依据。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第197条规定:“损害赔偿之义务人,因侵权

5、行为受利益,致被害人受损害者,于损害赔偿请求权之消灭时效完成后,仍应依关于不当得利之规定,返还其所受之利益于被害人。”该条的规定以侵权行为损害赔偿请求权和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可以发生竞合为基础,为受害人提供侵权行为损害赔偿和不当得利返还双重救济;因侵权行为而受有利益的加害人,对受害人不仅有赔偿损害的义务,而且承担返还不当得利的义务。  笔者认为,除非民法明文排除不当得利请求权和其他请求权的竞合,若其他请求权的行使在性质上与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行使不发生冲突,不当得利请求权可以和其他请求权发生竞合。我国民法没有排除不当得利请求权和民法上其他的请求权发生竞合的规定,在法解释学上应当承认

6、不当得利请求权和其他请求权可以发生竞合,已非民法理论上的难点。不当得利请求权和其他请求权,均有其各自成立的基础,各请求权的发生与否应当分别其构成要件加以判断,不当得利请求权之存在,对其他请求权是否存在不应产生影响;同理,民法上的其他请求权的存在,也不应对判断不当得利请求权的存在发生作用。有此前提,不当得利请求权和其他请求权具有发生竞合的可能性甚至必然性。再者,承认不当得利请求权与其他请求权的竞合,并不会导致民法规定的其他制度的规范机能的丧失,不当得利请求权的构成和适用有其特定的法律构成要件和效果,不当得利请求权的适用范围受其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制约,对其他请求权的适用不会造成危

7、害;相反,不当得利请求权和其他请求权的竞合,有助于民法各项制度的功能协调,为财产流转关系提供更为周密的调节手段,更加充分地实现民法维护公平正义这一根本理念。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属于债权请求权的范畴,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和其他请求权之间的关系问题,不仅涉及民法各项制度的功能体系,而且事关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在处理民事案件中作用的发挥。不当得利请求权作为财产上的请求权,与其他财产上的请求权,在特定的条件下,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关联,下文将以财产上的请求权发生的基础为核心,分别就不当得利与合同、不当得利与无因管理、不当得利和物的返还以及不当得利和侵权行为进行分析说明。  二、不当得利与合

8、同  依照有效成立的合同,债务人负有给付义务,债务人不履行其债务时,不论债务人是否受有利益,均无不当得利可言。无法律上的原因是不当得利发生的要件,若当事人之间事先存在合同关系,则一方因他人的履行而受利益,应当认为具有法律上的原因,不构成不当得利。原则上,债务人因合同的履行受有利益,但债务人不履行合同债务时,债权人惟能请求违约之救济,不得以不当得利返还。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不发生于依照合同负担债务的情形,但是,合同的存在使得当事人取得之利益具有法律上的原因,并不具有绝对的意义。在特定的条件下,当事人一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