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计量原则手则

钢筋计量原则手则

ID:22870217

大小:48.0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1

上传者:U-25944
钢筋计量原则手则_第1页
钢筋计量原则手则_第2页
钢筋计量原则手则_第3页
钢筋计量原则手则_第4页
钢筋计量原则手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钢筋计量原则手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基本说明1、当图集中出现≧时,说明还有其它需要满足条件。2、箍筋的两种算法:1、施工算法:外边线[(b-2c+2d)+(h-2c+2d)]*2+2*11.9d,未考虑钢筋伸长率。2、理论算法:中心线[(b-2c+d)+(h-2c+d)]*2+2*11.9d,考虑钢筋伸长率。3、下料长度:过个90度弯就应增加1个厚度1d,但圆弧正好减1d,因此可以不考虑过弯增加厚度。最后出1个135度角,相当于多出45度,45度长为1.5d。总长=套子内径+11.5d×2箍筋:1个弯+2D钢筋拐子:1个弯-2D3、水平筋或箍筋1、柱梁相交:柱箍筋或墙水平筋通长到顶,不扣减梁或暗梁。2、梁板相交:梁箍筋到柱边,板算到梁边。3、基础柱梁相交:柱箍筋不扣梁,梁箍筋不扣柱。4、锚固1、所有锚固长度不小于250.2、砼标号选择,取锚固部位的砼标号。5、连接1、受力钢筋搭接:ll。构造筋搭接:150。(梁侧筋、分布筋、架立筋) 2、位置:同一构件不同单位配筋不同。大筋伸到小筋中去。长度按较小钢筋倍数计算。6、抗震构件:柱、墙、梁非抗震构件:板、楼梯、非框架梁、独基、条基、筏基。 柱钢筋一、基础锚固1、基础锚固:max(1.2laE,基础高-c+弯折15d)二、中间层接头位置1、地下室顶或基础顶钢筋接头位置max(1/3hn,hc,500),hn为净柱高。2、中间层钢筋接头位置max(1/6hn,hc,500),hc为大柱边。三、柱顶锚固1、中柱直锚≧laE,如果不够锚固长度则弯锚12d。2、边柱:柱包梁或梁包柱。柱外侧筋锚固max(1.5laE,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与梁搭接500)四、其它1、柱接头位置:距楼层>500,>柱净长/6,>柱长边。接头>=35D。2、LA受力锚固,LAE受拉抗震锚固,LN净长。12D3、角柱:外侧筋在梁内锚固>=1.5LAE,截面>=65%。内侧筋>=1.5LAE。不是LAE时,弯锚12D,D>25时,R=8D;D<=25时,R=6D外筋不锚入梁时,弯锚18D。当板>C20,厚>80时,则外筋全锚入梁板内。当柱外侧筋配筋率>1.2%时,柱全锚入梁内>=1.5LAE,并错开20D。12D当梁外侧筋配筋率>1.2%时,梁锚入柱>=1.7LAE,并错开20D。柱外筋4、中间柱:直锚>=LAE,=0.4LAE,并弯锚15D。梁中锚入>=LAE且>=0.5梁宽+5D架立筋搭接15D,锚固不小于250。7、搭接=1.2~1.6锚固长度,不小于300。8、直螺纹连接,跨中1/3。上部筋。9、柱加密:>柱长边,>柱净长/6,大于>500,加密<=5D,<=10010、梁加密:二级:>=1.5HB,>=500,起步50附加筋:间距@8D,最大<=10020D构筋:均分(扣除板厚、保护层)@<=20050+B+50+5045或60度11、吊筋:12、柱筋间距,非加密区,箍筋的2倍。 墙钢筋一、原则1、暗柱不是柱,同墙竖筋。()2、暗梁不是梁,同墙水平筋。()二、墙水平筋1、直角墙:水平伸到对边弯锚15d,一级钢筋需要180度弯勾。2、斜交墙:弯锚laE。3、转角暗柱:外侧伸到对边弯锚0.8laE,内侧伸到对边弯锚15d。4、独立暗柱:不需要水平筋。5、端柱:弯锚15d,直锚laE。6、约束性暗柱:6、暗梁:墙水平筋穿过梁。7、根数:水平筋高度由础基到楼顶,不扣减暗梁高度。三、墙竖筋1、基础:基础高-C+弯折+层高+1.2LaE。2、中间层:层高+1.2laE,连处位置在500处。3、顶层:层高-板厚+max(laE,板厚-c+12d)4、独立连梁:不布置竖向筋。5、根数:布置到墙柱边。四、拉筋1、平行布置与梅花布置。以图为准。2、平行布置:(水平筋根数/2)×(竖向筋根数/2) 3、梅花布置:(水平筋×竖向筋)/24、施工中:(墙面积-洞口)/拉筋面积。五、连梁1、连梁长:洞+max(laE,600).2、暗梁与连梁能通则通,不通则搭接。墙:拐角处暗柱每边+300。丁字墙处暗柱墙厚+300。门口处暗柱400宽。十字墙处暗柱交叉区域。丁字墙暗柱可与门口暗柱合并。墙宽变窄时丁字,同丁字墙。墙柱交叉时,墙立筋紧挨柱边,水平筋锚到柱内。墙外筋锚固到拐角+拐子,内筋直通到外墙内边+拐子。直径小于20的墙立筋及水平筋均搭接。错开搭接。 梁钢筋一、下铁锚固1、端头位置弯锚:hc-c+15d错误理解方式0.4laE+15d说明:图集上下铁文字说明,梁筋伸到端部,因为上铁要包下铁,因此上铁也要伸到端部。2、中间位置直锚:max(laE,0.5hc+5d)3、最新规范要求,下铁可以支座锚固,也可以穿过1/3ln处接头。二、上铁连接1、跨端连接。三、梁负筋(加铁),指断开的钢筋开始算。1、第一层梁负筋(一批铁),1/3ln。(上铁通长时,指第二层筋。上铁断开时,指第一层筋)2、第二层梁负筋(二批铁),1/4ln。3、第三层梁负筋(三批铁),1/5ln。四、上铁不通长时,在文字处标注上铁为(抗震构造筋)。梁钢筋1、13Ф12@150/200(4):梁两端各13个四支箍@150,中间@2002、2Ф22+(4Ф12):能长筋+支架筋2Ф22+4Ф12:角筋+中部筋3、构造筋:(梁高>450)搭接与锚固15D。抗扭筋:搭接与锚固随梁底。4、框架梁中间支座上部纵筋: 第一排非通长筋和与跨中直径不同的通长筋,从柱梁边起LN/3位置。第二排非通长筋,从柱梁边起LN/4位置对于端支座:LN取净跨值对于中间支座:LN取较大一净跨值5、悬挑梁上部第一排筋伸到梁头并下弯,第二排伸到3/4L净长位置。6、不伸入支座的底部筋,伸到离支座边0.1LN(净值)。 板钢筋一、原则1、T指上铁,B指下铁,h指板厚,x指横轴,y指竖轴。LB指楼板、WB指屋面板、YXB悬挑板。2、主梁交叉形成的区域为一个板块,同一板块可以是不同形状、标高、跨度,但应是同一类型、板厚、贯通纵配筋。3、一般板底筋按板块算(即锚入梁内la),也可以通长算。4、板上铁通长计算。二、支座负筋(构造筋)1、支座负筋(N),表示N跨,无标识,表示仅本跨。3ф12@200(3),指3跨配筋。(3A)指带单悬挑,(3B)指带双悬挑。当单侧标长度时,指与对面相同。不相同则分别标出。长度指梁中到端头。2、板端或板配筋不同时,相交处需要增加支座筋。3、中间几块相同标识板相联,一般板顶筋通长,不再配支座负筋。4、支座筋长度见图示,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5、支座筋与分布筋搭接15d(属构造筋)。三、板顶筋1、上铁第一根钢筋:距梁筋1/2板筋间距,布置到梁边(非柱边)。2、上铁搭接位置:在跨中搭接(1/3跨区域),接头错开1.3ll(净差0.3ll),不大于1/3跨。当两跨的钢筋不同时,应将较大钢筋通过支座与较小者搭接。上铁锚固长度大于1lae。3、当板通筋时,增加支座筋,隔一布一,各算各的,不扣减。(此情况较少) 4、当非贯通筋与贯通筋间距相同时,隔一布一。5、梁一侧贯通、一侧不贯通配筋时,应将两筋连通。四、板下铁筋1、下铁搭接位置:在支座锚固,过梁中线或墙中线+5d。2、当钢筋为光圆时,末端加180度弯勾、平直段长度3d。3、当末端头带135度弯勾、平直段5d时,锚固长度可大于0.7lae即可。五、分布筋1、与支座负筋交插处,相互替代对方的分布筋。六、温度筋1、搭接ll。筏板1、板底与梁底相同标高处,板底层满铺钢筋,面层扣梁面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