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与中国能源效率

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与中国能源效率

ID:22909788

大小:62.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01

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与中国能源效率_第1页
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与中国能源效率_第2页
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与中国能源效率_第3页
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与中国能源效率_第4页
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与中国能源效率_第5页
资源描述:

《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与中国能源效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与中国能源效率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与中国能源效率 [摘要]分析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三个指标共11个影响因素与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岭回归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显著地与能源效率正相关,技术进步会提高能源效率;第二产业比重的提高会降低能源效率;煤炭消费比重提高也会降低能源效率,而石油消费比重提高则会提高能源效率。此外,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和市场化均会显著地改善能源效率。  [关键词]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效率

2、  [中图分类号]F124.3[文献标识码]A[]1673-0461(2011)05-0013-04    一、前言    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与中国能源效率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与中国能源效率 [摘要]分析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三个指标共11个影响因素与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岭回归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显著地与能源效率正相关,技术进步会提高能源效率;第二产业比重的提高会降低能源效率;煤炭消费比重提高也会降低能源效率,而石油消费比重提高则会提高能

3、源效率。此外,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和市场化均会显著地改善能源效率。  [关键词]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效率  [中图分类号]F124.3[文献标识码]A[]1673-0461(2011)05-0013-04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加大了市场对能源的需求。早在2002年,我国能源消费已经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腾飞伴随而来的是能源供应紧张。201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达到了32.5亿吨标准煤,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我国能

4、源生产量已经满足不了经济的需求,强大的能源消费需求与滞后的能源生产量,致使近年来“煤荒”、“电荒”频发。然而,中国在能源效率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能源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会缓解我国能源需求的压力,进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以逐步改善中国持续恶化的环境问题。中国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减少温室气体减排,也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所应负的责任。因此,如何提高能源效率就成为摆在学者面前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在我国,影响能源效率的因素有很多。技术水平落后是制约我国能源效率提高的重

5、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工业粗放式增长,工艺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能源资源浪费严重,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比重过大也是影响我国能源效率难以提高的原因之一。另外,由于资源禀赋的原因,我国一次能源中的煤炭储量丰富,而高效能源的石油储量却较少,大量的使用能效较低的煤炭也是我国能源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从统计数据来看,以2008年为例,我国省域能源效率十分明显呈现东高西低的局面。东南沿海地区以及北京市的能源利用效率最高,与东南沿海相邻的区域的能源利用效率也相对较高,而中部、东北部以及西南部分地区等能

6、源效率则处于平均水平,而西部尤其是西北地区的能源效率最低。我国能源效率东高西低的局面与我国地区间的科技水平、经济发展程度、产业结构等等关系非常密切,这都是我国能源效率整体难以提高的原因。因此,本文从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出发,定性和定量地考察这些因素与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    二、文献回顾    能源经济学是现在学界一个热点话题,已经涌现出大量的文献。很多学者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作出了很多细致的研究和深入的分析。能源效率综合地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对能源的利用效率,是经济增长质

7、量的重要指标。中国政府已经开始重视能源效率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要求,2006年到2010年末,中国单位GDP能源消耗要比2001年至2005年末要减少20%。因此研究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显得非常有意义。  对于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几个指标上,如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市场化程度,经济全球化等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有很多学者研究集中在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如李廉水和周勇(2006)用DEA方法分解出技术进步变量,发现技术进步

8、是工业部门能源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1];冯泰文等(2008)引入技术进步作为调节变量,采用层级回归方法得出技术进步使得能源强度显著降低[2];陈军和徐士元(2008)利用FDI、人力资本和R&D投入等技术进步变量对能源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其对能源效率提高具有长期效应[3];齐志新和陈文颖(2006)用拉氏因素分解法进行分析,发现技术进步是我国能源效率提高的决定因素[4]。由此可见,学界基本肯定了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促进作用。在产业结构影响因素方面,周勇和李廉水(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